跳到主要內容

外判制度的意義長青網文章

2013年06月07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6月07日 06:35
2013年06月07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外判」(outsourcing)本是企業管理進行分工策略之一種,企業如果把那些非核心的部門或業務,通過合約的簽訂,判給相應的專業公司承包,這樣便能節省成本,提高營運效率。


而中小企業由於缺乏龐大的投資和設備,經營成本相對較低,往往都樂於承包企業判出的工種,雙方如魚得水,各得所需。


莫只追求利益 忽略道德責任

但有時候,有些企業往往只追求企業最大的利益,連自己的核心業務也不惜「外判」,更忽略大眾都認為存在的社會企業道德責任,在沒有傳統經濟邏輯支持下,這種「外判」手段便容易惹人非議。


另一方面,有些中小企業老闆,亦可能為着一己私利,或會漠視工人的感受,而擅自將僱員合約改為自顧人士的個案則間有所聞,這種試圖走法律罅,令人感到工人的工資受到剝削或待遇變得苛刻,同時亦容易觸發大眾及政黨關注,最近貨櫃碼頭事件引起的工人罷工,社會激烈的討論和輿論的聚焦,便是最好的例證!

其實,「外判」制度本身沒有問題,於商業社會有其好處,問題只是有少數人濫用此制度而已。試想,當經濟不景氣時,當老闆面對經營困難時,裁掉一些非核心業務的部門,雖然是非不得已,卻是天公地義的事。


「外判」制度的存在,讓企業能夠提升成本效益,對企業長遠發展無疑有利,當企業壯大及適應力增強,當企業遇到經濟逆境,甚至出現裁員潮的時候,對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便有望減到最低。


嚴守規則 確保取之有道

「外判」既是良好的商業制度,外判商與承包商都有責任嚴守遊戲的應有規則。外判商當挑選承包商時應注意承包商的工作經驗,財政能力,專業知識,以至主事人的操守,認為能配合其業務的正常發展才給予聘用,這樣就不會因為承包商的辦事不濟而破壞企業的良好形象。而承包商亦應按照本身能力和經驗接單,並應遵守勞工法規,善待工人。若外判商與承包商都能抱着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共同負起社會責任的心態,讓「外判」制度得以完善化,才能為社會帶來無限福祉!


歡迎來信提問

傳真:28690630

電郵信箱:[email protected]

簡炳權

卓智融資服務有限公司(執行董事)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