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內地經濟增長陷入瓶頸,信貸增長卻強勁,引發市場對信貸數據真實性的懷疑。有經濟學家指出,融資增長年增20%,但GDP僅增7.7%,二者的落差太不尋常,內地今年融資擴張情况可能被擴大,原因之一是統計數據時出現重複計算,例如有些公司可能用貸款去購買理財產品。
瑞信和美銀美林在本周四、本周五相繼發表報告指出,內地信貸數據存在重複計算現象,情况一如出口數據的統計。彭博昨引述瑞信分析師陳昌華報告指出,有人行和銀行監管系統的內部人士透露,內地部分公司是用借貸的資金去購買理財產品,這樣的情况下,同樣的融資在另一個類別中又計算了一次。
部分公司貸款買理財產品
美銀美林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就表示,內地信貸增長飛速,經濟增長緩慢,這給資本市場敲響警鐘。數據顯示,2008年之前,信貸和經濟增長之間並無明顯差距,但近期,社會融資總量增長較名義GDO增長高出大約12個百分點。
首4個月社會融資按年增60%
人行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社會融資總量1.7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加7833億元,首4個月7.91萬億元,按年多增3.06萬億或60%。陸挺認為,在第一季度,雙重計算現象大約佔去了融資總量和名義經濟增長12%的差距中2.7個百分點。他認為,市場投機行為增加以及不可持續的信貸增長可能令市場陷入危機。
瑞信和美銀美林在本周四、本周五相繼發表報告指出,內地信貸數據存在重複計算現象,情况一如出口數據的統計。彭博昨引述瑞信分析師陳昌華報告指出,有人行和銀行監管系統的內部人士透露,內地部分公司是用借貸的資金去購買理財產品,這樣的情况下,同樣的融資在另一個類別中又計算了一次。
部分公司貸款買理財產品
美銀美林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就表示,內地信貸增長飛速,經濟增長緩慢,這給資本市場敲響警鐘。數據顯示,2008年之前,信貸和經濟增長之間並無明顯差距,但近期,社會融資總量增長較名義GDO增長高出大約12個百分點。
首4個月社會融資按年增60%
人行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社會融資總量1.7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按年增加7833億元,首4個月7.91萬億元,按年多增3.06萬億或60%。陸挺認為,在第一季度,雙重計算現象大約佔去了融資總量和名義經濟增長12%的差距中2.7個百分點。他認為,市場投機行為增加以及不可持續的信貸增長可能令市場陷入危機。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