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社運界提佔中三疑竇長青網文章

2013年06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6月09日 06:35
2013年06月09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佔領中環運動今日舉行首個商討日,社運界對佔中發起人戴耀廷普遍包容,不少人私下說會盡量配合運動,明知運動有不少毛病,但目前鮮有公開批評,原因是大家都認同戴的苦心,不想在這一刻潑冷水。


綜合社運及政黨人士意見,各人對佔領中環主要有3個疑竇:

去政黨化如何管理萬人?

一、去政黨化問題。戴耀廷、陳健民及朱耀明三名佔中發起人,分別是學者及宗教界背景,他們發起佔中時多番強調要保持運動的純潔,不想運動沾上政黨色彩,強調任何人參與也是以個人身分,但有搞社運的人不禁問,一旦佔中要行動,誰可有效控制1萬人在中環遊走?原本最理所當然的做法是由參與的幾大政黨、組織等派代表,與戴等人共組「決策小組」,確保行動指令能由上而下落實,但佔中發起人目前未有想及組織化,難怪社運界認為戴是「書生論政」。


戴耀廷能當領袖?

二、戴耀廷能當佔中領袖?佔中理想之處是強調市民參與,計劃舉辦幾次「商討日」,由下而上就政改方案凝聚共識,不過到最終要佔中時,究竟佔領中環哪幾條街?倘警方不拘捕,靜坐到何時?倘政府提出協商、拋出讓步方案,誰拿主意決定是否接納?上述的政治決定不可能再靠「商討日」處理,有社運人士便舉例,正如當日反國教科運動,政府提出撤科方案之際,學民思潮黃之鋒、家長會等反國教大聯盟成員,也是圍內十多人開會決定是否「收兵」,他們不可能諮詢現場萬人,最後他們宣布結束佔領政府總部後,便要面對群眾質疑,社運人士擔心戴耀廷能否「頂得住」?

如何發動基層參與?

三、佔中運動的局限性。不單學民思潮,其實社運界也批評佔中運動未有廣納基層民眾參與,「你認為爭取政改最有動力是日日受苦的基層,還是已上岸的中產、專業人士?」可惜的是,佔中至今未啟動文宣機器,亦未有深入社區面對面向市民解釋運動內涵,「天水圍、屯門的居民,可以點參與呢?」


社運人士以碼頭罷工為例,指這場運動之所以成功,不止靠工會及工人,而是運動能惹起不同階層關注,上至小商戶、中環OL會捐錢,下至學生、社運組織親自到碼頭與工人對談了解其苦况,再透過網絡發動輿論攻勢。佔中相信要向這場運動借鏡。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