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聯儲局「閂水喉」陰霾導致市場「精神分裂」,今年以來股債同步的局面已被拆散,十年債息升至2.17厘。數據顯示,信貸市場濫借情况再現,零息兼印鈔的副作用陸續浮現,但最近新興市場股市撤資規模擴大,一旦聯儲局收水,勢加快資金撤出,令儲局陷兩難。
市場恐慌 美股債價分道
自上月初起,多名聯儲局官員及有「儲局通訊社」之稱的 《華爾街日報》記者希爾森拉特都「吹風」指儲局開始籌謀「閂水喉」,逐步減少買債規模,令市場墮入退市恐慌。自聯儲局今年起重新購買美國長債,美股持續向上,十年期債息則下挫(即債價上升),重演QE2時「泵水」市走勢,但在「閂水喉」陰霾下,這個走勢被拆散,5月起美股繼續升,債價則下跌(見圖)。
債市投資者通常較股民「冷靜」,過往兩個月的股債背馳走勢基本反映債市投資者相信聯儲局於可見將來「閂水喉」,至於股民則博繼續「泵水」,或寄望美國經濟復蘇速度加快,即使儲局減少買債,股市仍可保持升勢。
不過,有分析認為,不論美國經濟情况如何,儲局也一定要開始「收水」,因為信貸市場已亮紅燈。例如「低門檻貸款」今年的發行量急升,佔槓桿貸款比例超過一半,較金融海嘯前增加一倍,而CCC的垃圾債孳息在今年跌至破紀錄低位。垃圾債變成搶手貨,反映投資市場不顧風險追求較高回報,難怪前聯儲局主席格林斯潘也稱,就算美國經濟未準備好,也應開始減少買債。
求高回報 垃圾債變搶手
然而聯儲局「閂水喉」除了影響美國經濟復蘇,更會嚴重打擊新興市場。數據供應商EPFR Global資料顯示,截至上周三為止的一周,投資者從新興股市撤走超過30億美元,為前年第三季以來最多,以美元計價的新興市場平均債息在過往一個月升了79基點,至5.4厘,為一年新高,反映資金開始離開新興市場。
不少新興市場持續錄得經常帳赤字,過往一段時間僅靠美國QE熱錢支撐匯價,一旦熱錢游資撤走,股匯債價格肯定向下,有機會演變成金融風暴,這對日漸依賴新興市場作為貿易伙伴的美國來說,也不是一件樂見的事。
明報記者 謝德健
新聞類別
國際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