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蘇寧購鐳射 港發展遠勝國美長青網文章

2013年06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6月11日 06:35
2013年06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同樣是賣電器,但蘇寧和國美的發展可謂天淵之別。自2008年,國美陸續爆出貪污、內鬥醜聞,公司一蹶不振,去年全年錄得約6億人民幣巨虧。此前長居第二的蘇寧則趁勢趕超,如今更遠遠拋離國美(見表)。


在香港,兩者境遇也相似。國美母公司2003年登陸香港,比蘇寧早6年,高峰時在港擁有20間門店,一度風光無限,不過今年初卻宣布香港全線門店執笠。相反,蘇寧在2009年收購鐳射,至今擴張到32間門店。


國美複製內地模式 未針對港市場

接近蘇寧香港的人士指出,蘇寧之所以在港發展成功,關鍵正是通過收購鐳射電器去擴張業務,「要想融入一個新市場,最快的方式就是收購當地品牌」。被收購前,鐳射是香港三大電器商之一,加上擅長電子產品業務,而蘇寧則擅長家電,兩者可產生協同效應。相比之下,國美只是單單把內地的經營模式複製到香港,未能針對本土市場作出調整。


國美首席財務官方巍昨天出席股東大會後表示,國美母公司雖已退出香港的零售業務,但對於電器連鎖商來說,香港還是存在發展空間的。國美大股東在香港一直都有從事貿易批發,主要是以香港為橋頭堡,作為一個採購平台為內地引進更多國外新產品。他說,貿易批發是走流水和走量的業務,利潤率雖然較薄,但利潤額還是可觀的。


不過,若單以零售來講,方巍認為,在香港購物太便捷了,3C產品標準化很高,電器零售再發展的空間不大。


國美:蘇寧線上線下同價難

談到對手蘇寧在內地推出「線上線下同價」,方巍則說,這是不可能實現的。因為線上線下的業務模式不同,線下是返利模式,須受供應商影響,而線上是一步到位的自主定價,因此蘇寧的策略不可能完全實現。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