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儘管連月來左派報紙鋪天蓋地的毒舌攻擊,本地大孖沙一個又一個的排隊表態,商會社團輪流在媒體大賣廣告,但「讓愛與和平佔領中環」,仍有條不紊按部就班的進行着。
600多位來自不同團體不同階層的市民,坐在一起探討香港民主進程,再分組深入討論,沒有激動的口號,除了場外「愛字頭」踩場抗議,也見不到暴現的青筋,即使有批評是精英化泛民化議會化,嫌不夠激情不過癮。但如果我們相信,民主就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美國的一般小鎮,就擴闊馬路應否斬去路旁的幾棵大樹而召開鎮民大會,用先商討後投票方式作出決定,過程可能冗長而沉悶,但如果香港人也要過這種民主生活,何須逞一時之快?
佔領中環,從特區以至中央,當然感到威脅,不然,不會動員如此龐大的力量,進行全方位打壓。不然,梁振英也不會在離港訪美前,氣急敗壞地說佔中是「為犯法而犯法」,這種完全違反常識的話,也不會恐嚇參與者「政府和法庭都不會姑息」。
「自封受害者」的思維,充斥着梁班子的腦袋:有一幫受外國勢力控制的搗亂分子,千方百計要破壞特區政府的施政,為犯法而犯法,為搞破壞而搞破壞,目的是要拖垮梁振英,佔領中環,就是反對派對特區政府的一次總攻擊。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共產黨就是靠這種鬥爭方式上台,幾十年來都用這種思維看待異見,一場又一場為了消滅反對聲音的政治運動,搞得血流成河,改革開放幾十年,脫掉毛裝改穿西裝,但慣性思維仍然沒有改變,本地一些老左派的文章,仍充斥着這種迂腐味道,疑似地下黨的梁振英,也是這種教育的產物,說佔中是「為犯法而犯法」,就說明了梁振英的思維,是如何的陳腐與落後。
大禹治水,要靠疏導而非堵塞,這是中國幾千年累積的政治智慧。香港人民主普選的訴求,30多年前已經開始,白髮蒼蒼的朱耀明牧師,是活生生的見證,亦有不少民主推動者,等不到這一天鬱鬱而終。
回歸後,當家作主的香港人,普選一次又一次夢碎,承諾一次又一次撕毁,香港人抱着最大耐性等又等,好不容易看見普選特首和立法會的曙光,但種種迹象告訴我們,故技又再重施,所謂普選,是要跨過重重關卡和限制的假普選,這種憤怒和絕望,既得利益的當權者,能感受得到嗎?
說句老實話,我也希望佔領中環不會發生,不想見到防暴隊催淚彈甚至解放軍出現在香港的金融核心區域,影響香港的經濟運作和國際形象,但要「瓦解」佔中運動,不是靠恐嚇,不是說政府和法庭都不會姑息,而是現在就拿出2017、2020的真普選方案,讓市民討論回應,我相信佔中運動,一定會煙消雲散。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這也是中國千年的政治智慧,梁振英究竟能領悟多少?
[email protected]
600多位來自不同團體不同階層的市民,坐在一起探討香港民主進程,再分組深入討論,沒有激動的口號,除了場外「愛字頭」踩場抗議,也見不到暴現的青筋,即使有批評是精英化泛民化議會化,嫌不夠激情不過癮。但如果我們相信,民主就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就像美國的一般小鎮,就擴闊馬路應否斬去路旁的幾棵大樹而召開鎮民大會,用先商討後投票方式作出決定,過程可能冗長而沉悶,但如果香港人也要過這種民主生活,何須逞一時之快?
佔領中環,從特區以至中央,當然感到威脅,不然,不會動員如此龐大的力量,進行全方位打壓。不然,梁振英也不會在離港訪美前,氣急敗壞地說佔中是「為犯法而犯法」,這種完全違反常識的話,也不會恐嚇參與者「政府和法庭都不會姑息」。
「自封受害者」的思維,充斥着梁班子的腦袋:有一幫受外國勢力控制的搗亂分子,千方百計要破壞特區政府的施政,為犯法而犯法,為搞破壞而搞破壞,目的是要拖垮梁振英,佔領中環,就是反對派對特區政府的一次總攻擊。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共產黨就是靠這種鬥爭方式上台,幾十年來都用這種思維看待異見,一場又一場為了消滅反對聲音的政治運動,搞得血流成河,改革開放幾十年,脫掉毛裝改穿西裝,但慣性思維仍然沒有改變,本地一些老左派的文章,仍充斥着這種迂腐味道,疑似地下黨的梁振英,也是這種教育的產物,說佔中是「為犯法而犯法」,就說明了梁振英的思維,是如何的陳腐與落後。
大禹治水,要靠疏導而非堵塞,這是中國幾千年累積的政治智慧。香港人民主普選的訴求,30多年前已經開始,白髮蒼蒼的朱耀明牧師,是活生生的見證,亦有不少民主推動者,等不到這一天鬱鬱而終。
回歸後,當家作主的香港人,普選一次又一次夢碎,承諾一次又一次撕毁,香港人抱着最大耐性等又等,好不容易看見普選特首和立法會的曙光,但種種迹象告訴我們,故技又再重施,所謂普選,是要跨過重重關卡和限制的假普選,這種憤怒和絕望,既得利益的當權者,能感受得到嗎?
說句老實話,我也希望佔領中環不會發生,不想見到防暴隊催淚彈甚至解放軍出現在香港的金融核心區域,影響香港的經濟運作和國際形象,但要「瓦解」佔中運動,不是靠恐嚇,不是說政府和法庭都不會姑息,而是現在就拿出2017、2020的真普選方案,讓市民討論回應,我相信佔中運動,一定會煙消雲散。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這也是中國千年的政治智慧,梁振英究竟能領悟多少?
[email protected]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