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思覺失調者自殺率 個案主任跟進後減六成長青網文章

2013年06月11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6月11日 06:35
2013年06月11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本港每年有1300個思覺失調新症,而思覺失調患者自殺率比一般人高8倍,曾有思覺失調患者因喪母企圖電死自己,幸有個案經理及早介入搶救,才挽回一命。香港大學研究顯示,思覺失調患者在醫護及社工等個案服務主任個別跟進下,確診後10年內的自殺率會少六成。不過,現時每名個案服務主任要跟進50名病人,較外國多一倍,學者促醫管局增加人手。


港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系研究了10年前確診的290名思覺失調患者,當中一半接受「標準治療」,即病人出院後只有數月一次的覆診機會,另一半接受「早期干預治療」,即是每名患者確診後首2至3年,有一名醫護、社工及職業治療師擔任的個案服務主任跟進,以電話或面談方式提供輔導。


喪母者圖電死自己獲救

研究結果顯示,「早期干預治療」的自殺率較「標準治療」少62%;在企圖自殺率方面,接受「標準治療」患者亦比接受「早期干預治療」患者高出46%。


個案服務主任陳曉紅說,去年有一名年約40歲的妄想症及思覺失調女患者,因喪母企圖在家中電死自己,幸好患者及時致電個案服務主任,馬上獲安排送院搶救。


精神醫學系系主任陳友凱教授表示,思覺失調患者自殺率較一般人高出8倍,個案服務主任能根據個別病人情况作輔導,減低患者自殺風險。他指在醫管局的思覺失調服務計劃下,現時有40名個案服務主任,即每名個案服務主任需處理約50人,比外國多出近一倍,故希望醫管局能增聘人手,減低每名主任處理的個案數目。


另外,中大心理學系調查逾2000名15至70歲港人,發現38.9%有情緒困擾。該系就提升個人精神健康做兩項研究,分別有360及117名大學師生參加。研究發現,每天做靜觀練習,如靜坐、靜觀身體和靜觀伸展運動,或每天用6分鐘寫下自我關懷或感恩的信息,對整體心理健康狀况有明顯改善。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