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國家審計署昨日公布抽樣調查36個本級省市(即省或市本身一級,不包括下級行政地區)截止2012年底的地方債情况,對比2010年底,調查樣本省市的地方債增加了13%至3.85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當中24個省市債務總額增加,僅12個的負債比兩年前減少。審計署更發現,部分地區債務危機趨嚴重,除了負債規模比財政收入高逾倍外,過度依賴土地收入去償還債務,亦凸顯地方還款能力不足,逾期還債惡化,部分更有違規融資問題。
36省市 三分之二債務增加
雖然今次的地方債審計不像2011年那次屬全國性調查,不過這36個本級省市包括了上海、重慶、天津等直轄市及廣東、江蘇、福建等沿海經濟發達省份。審計署稱,調查的僅36省市已佔2010年全國10.72萬億元地方債的31.79%。如果按13%增幅推算餘下地區債務情况,2012年底全國地方債規模最高將達到逾12萬億元。
審計署警告,36個省市中有三分之二的債務規模增加,當中12個省市債務比2010年增加超過20%;甚至有省市一年要償還的本息金額佔去其當年財政收入近七成。另有14個省市的逾期債務共計達到181.7億元。
再者,賣地收入仍是地方賴以還債的主要資金來源,但過去兩年賣地收入增幅下降令地方還債能力不足,不少省市只能「借新債還舊債」。審計署更特別指出,發現部分地方以信託貸款、發行理財產品等高息方式去融資,有6個省市更查出違規集資30.59億元,加深了地方債風險。
惠譽﹕理財產品增速放緩
另外,惠譽昨日指出,今年以來內銀發行理財產品速度放緩,但由於大量融資資金都通過理財產品取得,所以仍給銀行帶來風險,主要是短期現金支付壓力、相關資產流動性低、理財產品投資者流動性高、銀行資產與負債不匹配等。
36省市 三分之二債務增加
雖然今次的地方債審計不像2011年那次屬全國性調查,不過這36個本級省市包括了上海、重慶、天津等直轄市及廣東、江蘇、福建等沿海經濟發達省份。審計署稱,調查的僅36省市已佔2010年全國10.72萬億元地方債的31.79%。如果按13%增幅推算餘下地區債務情况,2012年底全國地方債規模最高將達到逾12萬億元。
審計署警告,36個省市中有三分之二的債務規模增加,當中12個省市債務比2010年增加超過20%;甚至有省市一年要償還的本息金額佔去其當年財政收入近七成。另有14個省市的逾期債務共計達到181.7億元。
再者,賣地收入仍是地方賴以還債的主要資金來源,但過去兩年賣地收入增幅下降令地方還債能力不足,不少省市只能「借新債還舊債」。審計署更特別指出,發現部分地方以信託貸款、發行理財產品等高息方式去融資,有6個省市更查出違規集資30.59億元,加深了地方債風險。
惠譽﹕理財產品增速放緩
另外,惠譽昨日指出,今年以來內銀發行理財產品速度放緩,但由於大量融資資金都通過理財產品取得,所以仍給銀行帶來風險,主要是短期現金支付壓力、相關資產流動性低、理財產品投資者流動性高、銀行資產與負債不匹配等。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