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讓藝術棄商援傷長青網文章

2013年06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3年06月13日 06:35
2013年06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早前香港舉行了首屆Art Basel藝術展,藝術品當然多,但還是很有濃厚的商業意味。什麼時候藝術變得離不開商業?i-dArt舉辦的「織彳亍」社區藝術活動,便說得上跟商業脫鈎,而且將社會的不同人士拉近一點。


i-dArt設立的原意是透過藝術,將弱能人士及其他社會上的弱勢人士跟社區的不同階層人士接觸,促進傷健共融,人人平等。既舉辦不同主題的藝術展覽及不同類型的共融藝術工作坊,拉近「同」與「不同」、「傷」與「健」的距離,共同建設藝術空間。


美化輔行工具 打破冷漠關係

而最新的「織彳亍」活動,則將對象擴闊到行動不便的人士。「彳亍」粵音「斥促」,是慢走的意思。在社會上,每個人的步伐也不一樣,有的走路很快,有的非常緩慢,有的甚至需要使用輔行工具。對他們來說,輪椅、四腳架和手杖不單止是他們的輔行工具,甚至是他們的腳。但在愈走愈快的社會中,似乎忽略了這行動不便的一群,並且缺乏對他們的支援及關懷。


「織彳亍」活動,其實就是讓所有參加者,以布條包裹及美化四腳架、輪椅、手杖等輔行工具,讓大家透過「包裹」這個動作來打破那種冷冰冰的距離,活動中大家既發揮創意,亦透過對話互相了解及分享大家的生活步伐,拉近大家的關係。


沒有誰更優越

生活在城市中,我們總不自覺地為身邊的人加上各種標籤。性別、性取向、年齡、身形、種族、宗教、政見,當我們要形容別人時,總輕易地以簡單的二分法或形容詞,將別人定型。但為什麼我們總要將人分類,然後認為當中有矛盾或對立面?說到尾,人就是人,沒有什麼分別。這正是i-dArt想要表達的事,這世界沒有誰比誰更優越,沒有誰比誰卑微,就是因為每個人都不同,世界才變得有趣。而透過藝術,每個人也可以展現自己的創作力,表達自己,跟其他人交流溝通。但如果,我們能夠將這樣的精神,帶到每日的生活當中,才更有意義。


「織彳亍」社區藝術

日期:即日至8月4日

時間:星期二至五﹕早上11時30分至下午7時

星期六至日:下午1時至7時

地點:堅尼地城域多利道1號

百年大樓第二座地下1號舖

費用:免費入場

查詢:i-dart.tungwahcsd.org

文 張曉冬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