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香港的固體廢物「迫爆」堆填區問題,遲遲未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法。不論是興建垃圾焚化爐,還是新的堆填區,抑或擴建現有堆填區、延長其使用期,大都不受地區人士反對。估計現時本港每日棄置於堆填區的近萬噸都市固體廢物之中,有大約3500噸是廚餘。有企業就提出,將廚餘循環再造成魚糧、豬糧等各種動物飼料,以達到減廢和物盡其用的目的。
廚餘機放學校 即場微波處理
科域國際有限公司(Vannex International Limited)項目總監邱國柱、資源策劃經理楊成德、環境健康及安全經理黃家偉表示,該公司研發的廚餘機,有別於一般採用發酵方法的廚餘機,其特點是,乃採用微波技術來處理廚餘。
這做法有多個好處。第一,是可以在短時間內將廚餘烘乾大半,減少大部分水分,廚餘的重量會下降大約七成。第二,微波電磁場的熱效應和生物效應,可以破壞大部分細菌的細胞壁,快速完成殺菌。因為有些細菌會消耗或破壞廚餘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有些細菌則會分解出毒素(可以令動物吃後食物中毒)和臭味,所以必須在現場盡快處理廚餘,才能保護其「營養價值」,以及減少臭味。
此外,為了將廚餘製成魚糧,該公司還會加入小量麥皮,分量約相當於未處理廚餘的15%,之後才開啟微波處理。加入麥皮的作用有兩個,一是提高營養成分,另一作用則是吸水和吸油。
處理過程中,廚餘機會不斷攪拌,並會監控濕度和溫度,以自動調節微波的強度。一般來說,處理過程只需6至7小時,完成後即會自動停止。
由今年1月開始,該公司就放置了一部微波廚餘機在上水惠州公立學校的操場旁邊,每天中午左右,該公司都會派人去回收前一天經微波處理後的廚餘。之後,則將該校當日收集到的廚餘放進廚餘機中,加入適量的麥皮,以及開啟微波處理,以便翌日回收。
從小學收集 經二次加工
現場所見,那些在前一天經微波處理後的廚餘沒有什麼氣味。不過,這還只是「半製成品」,還要運回該公司的元朗廠房,進行二次加工。
當這些「半製成品」運回廠房後,廠內人員會將之放進貨倉中,讓它進一步風乾。經快速測試證實其成分安全,以及集齊一定數量的「半製成品」之後,就會進行破碎(因內裏可能有骨頭)、混料(再加入魚粉、花生麩、麵粉)、擠粒及包裝。
魚塘東主:助提高養魚密度和速度
近兩個月,該公司已出售了超過5噸這種由廚餘製成的魚糧,給元朗大生圍的一個魚塘。魚塘東主馮先生表示,他在大生圍有兩個魚塘,其中一個魚塘改用了這種由廚餘製成的魚糧。雖然只是短短約兩個月,但效果看來已經不錯。其中最明顯的,是該魚塘所養的魚生長速度明顯較快,以及較為肥美。以大魚為例,若以傳統魚糧餵飼,要養7至8個月才可以出售,但若改用這種由廚餘製成的魚糧,估計大約只需5至6個月。另一個好處則是,可提高養魚密度,即是同一面積可以養更多魚。這對於土地有限的香港來說,相當重要。馮先生表示,相信這是因為,傳統魚糧的成分和麵包、餅乾相差無幾,蛋白質不多;由廚餘製成的魚糧則蛋白質含量較高。他坦言,其實後者的售價比前者還要高些少,但因為效果好,他仍決定採用。
出口魚糧 已到草擬合約階段
邱國柱則表示,因為魚糧的營養要求較高,該公司是以1比4的比例混合「半製成品」和魚粉、花生麩、麵粉等。若是生產豬飼料,則8比2或9比1的比例已可以(即大部分由廚餘製成)。
該公司正計劃,未來要收集更多廚餘,以製成更多魚糧,並有意將之出口,首個地點可能是越南。現時,雙方已經在草擬合約階段。
明報記者 薛偉傑
攝影 林俊源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