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娛樂
詳情#
【明報專訊】《星級專欄》逢周一至五推出,梁詠琪(周一)、森美(周二)、黎芷珊(周三)、蔡卓妍(阿Sa)(周四)與周秀娜(周五)輪流執筆,以輕鬆、嬉笑怒罵寫出他們對生活的態度及娛樂圈百態,與讀者分享藝人處身娛樂圈的真真假假。
小黃花慈善教育基金會,於今年暑期贊助了一群低收入家庭的小朋友上畫畫班,年齡從4到10歲,我代表基金會去了數次。
記得畫畫班上有一對小姊妹,姊姊看起來聰明精靈比較活潑,妹妹則人見人愛,但比較害羞文靜。我關注了她們整堂課的表現,意識到在兩姊妹七彩繽紛的畫畫世界中,其實正有一場無形的角力在進行中。
佔上風的總是不時在意妹妹一舉一動的姐姐,無論妹妹說什麼做什麼,她都語帶相關又帶點嬉笑的單打,甚是尖酸。而妹妹只能逆來順受,偶爾瞄一下大人們的反應,然後求救的視線又落泊的飄回當時唯一的寄託——那畫紙上。楚楚可憐的妹妹只有逆來順受,情形正好配合姐姐來上演一齣粵語長片時代的《難為了家嫂》。
旁觀者都不其然萬分同情妹妹的處境,可憐她因為分薄了姐姐本來萬千寵愛在一身的寵幸,而備受姐姐妒忌繼而欺負;但我其實更同情姐姐……心痛她到底還要被這種嫉妒的情緒折磨多久。姐姐時常單打妹妹的一舉一動,其實她內心非常不安和自責……其實雙方,都是受害者。
她知道作為姐姐理應愛惜妹妹,但又不服氣就這樣成全妹妹的萬千寵愛在一身,所以每當妹妹得到注意或寵幸時,她就以挫她銳氣,給她打擊來平衡所有人都注意妹妹的局面,可想而知,她有多麼的迷失和矛盾……但我相信這不會是永遠的,她需要的,是成年人的及時打救。
小說家馬克斯.費里施(Max Frisch)說過:「Jealousy is the fear of comparison」(妒忌,是因為害怕比較)。所以要消滅妒忌的情緒,就先要消滅與人比較的念頭。因為比較這一回事,只會令就算明亮如月亮的人,也會妒忌星星的閃耀。
天真的小孩,總以為只要比兄弟姊妹優勝,就會爭取到更多父母的愛和關注,我乖我有獎是應該的,若弟弟妹妹比我好就心裏不舒服,若他們不夠好、不乖受懲罰,就是他們的事了……這樣不就種下了自私,妒忌和比較的根蒂了嗎?
生活在這個勢力又浮躁的現實社會裏,不讓孩子沾上丁點追求欲望和競爭的心態確是很難,倘若不及時於小孩子的人生價值觀成形之前糾正心態,日後恐怕難以避免災害發生。尤記得多年前復旦大學研究生投毒害死室友事件,人人為之震驚,可想而知,妒忌心一旦膨脹起來,是一發不可收拾的。
就算我還沒有小孩,我也開始和先生討論這種纏繞很多父母的難題,先來個心裏調整。他說記得媽媽在他和哥哥小時候,都採取其中一個乖,就統統有鼓勵獎賞,反之其中一個做錯事,就一起檢討或受懲罰的教導方案,這麼一來,兄弟們都要為對方的行為負責,共同受賞受罰,相處過程中多了一分互相扶持督促,並肩向前,誰都不落後誰的使命。
這也着實是一個好方法,當然可行與否,也要視乎小孩的品格和個性。兄弟姊妹,同學朋友間的互相比較,容易使人起妒忌之心,尤其在這個充斥着扭曲價值的社會裏,父母的身教家教也就是孩子心智平衡發展的關鍵了。
(逢星期一刊登)
梁詠琪
小黃花慈善教育基金會,於今年暑期贊助了一群低收入家庭的小朋友上畫畫班,年齡從4到10歲,我代表基金會去了數次。
記得畫畫班上有一對小姊妹,姊姊看起來聰明精靈比較活潑,妹妹則人見人愛,但比較害羞文靜。我關注了她們整堂課的表現,意識到在兩姊妹七彩繽紛的畫畫世界中,其實正有一場無形的角力在進行中。
佔上風的總是不時在意妹妹一舉一動的姐姐,無論妹妹說什麼做什麼,她都語帶相關又帶點嬉笑的單打,甚是尖酸。而妹妹只能逆來順受,偶爾瞄一下大人們的反應,然後求救的視線又落泊的飄回當時唯一的寄託——那畫紙上。楚楚可憐的妹妹只有逆來順受,情形正好配合姐姐來上演一齣粵語長片時代的《難為了家嫂》。
旁觀者都不其然萬分同情妹妹的處境,可憐她因為分薄了姐姐本來萬千寵愛在一身的寵幸,而備受姐姐妒忌繼而欺負;但我其實更同情姐姐……心痛她到底還要被這種嫉妒的情緒折磨多久。姐姐時常單打妹妹的一舉一動,其實她內心非常不安和自責……其實雙方,都是受害者。
她知道作為姐姐理應愛惜妹妹,但又不服氣就這樣成全妹妹的萬千寵愛在一身,所以每當妹妹得到注意或寵幸時,她就以挫她銳氣,給她打擊來平衡所有人都注意妹妹的局面,可想而知,她有多麼的迷失和矛盾……但我相信這不會是永遠的,她需要的,是成年人的及時打救。
小說家馬克斯.費里施(Max Frisch)說過:「Jealousy is the fear of comparison」(妒忌,是因為害怕比較)。所以要消滅妒忌的情緒,就先要消滅與人比較的念頭。因為比較這一回事,只會令就算明亮如月亮的人,也會妒忌星星的閃耀。
天真的小孩,總以為只要比兄弟姊妹優勝,就會爭取到更多父母的愛和關注,我乖我有獎是應該的,若弟弟妹妹比我好就心裏不舒服,若他們不夠好、不乖受懲罰,就是他們的事了……這樣不就種下了自私,妒忌和比較的根蒂了嗎?
生活在這個勢力又浮躁的現實社會裏,不讓孩子沾上丁點追求欲望和競爭的心態確是很難,倘若不及時於小孩子的人生價值觀成形之前糾正心態,日後恐怕難以避免災害發生。尤記得多年前復旦大學研究生投毒害死室友事件,人人為之震驚,可想而知,妒忌心一旦膨脹起來,是一發不可收拾的。
就算我還沒有小孩,我也開始和先生討論這種纏繞很多父母的難題,先來個心裏調整。他說記得媽媽在他和哥哥小時候,都採取其中一個乖,就統統有鼓勵獎賞,反之其中一個做錯事,就一起檢討或受懲罰的教導方案,這麼一來,兄弟們都要為對方的行為負責,共同受賞受罰,相處過程中多了一分互相扶持督促,並肩向前,誰都不落後誰的使命。
這也着實是一個好方法,當然可行與否,也要視乎小孩的品格和個性。兄弟姊妹,同學朋友間的互相比較,容易使人起妒忌之心,尤其在這個充斥着扭曲價值的社會裏,父母的身教家教也就是孩子心智平衡發展的關鍵了。
(逢星期一刊登)
梁詠琪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