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論及國人何以缺乏血性,凡事多採忍讓退縮態度,有明暗兩個機制約束,在明的一面,是專制政體相對個體的壓倒性優勢;而在暗的一面,則與專制政體採用殘酷手段,將恐懼植入民眾內心有關。
政治學要處理的是人的恐懼的問題,其核心機制是以強制為手段的法律體系,通過事後追懲,實現個體規訓,形成社會秩序。然而,在大一統的專制帝國,這一機制的懲罰功能被單方面地極度放大,遠遠超過了作為社會秩序底線所必需的程度。早在韓非那裏,就提倡「故明王峭其法而嚴其刑也」、「罰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不外是為了通過嚴刑峻法,將恐懼植入個體的內心,使民眾陷入動輒得咎的恐懼之中,無條件地臣服於專制統治之下。
大一統帝國的刑罰一直都以殘酷著稱,至元明清三代更加殘酷化,梟首示眾、「剝皮實草」、開棺戮屍等等,不僅不絕於書,通過口耳相傳,更達於村婦,以致江湖流傳所謂的滿清十大酷刑,令人談虎色變。在株連九族面前,即使有個體試圖挺身而出,但一想到親人、家族,多半只好放棄所念。
專制帝國嚴刑逼民失血性
回顧2000多年的大一統帝國政治傳統,長期推行嚴刑峻法,最大程度地將恐懼植入到了民眾的內心,廣為株連,將這種恐懼植入到了家庭當中,形成一種代代相傳、不學而能的慣性思維。俗語云,「忍字頭上一把刀」,並非僅僅是拆字之談,而是深切地揭示出,忍讓的根源,在於強權的殘酷,在這樣的世界中,所謂的血性,自然蕩然無存。
(本文轉載自「影響力中國網」,本報有刪節)
作者是獨立中文筆會會員
政治學要處理的是人的恐懼的問題,其核心機制是以強制為手段的法律體系,通過事後追懲,實現個體規訓,形成社會秩序。然而,在大一統的專制帝國,這一機制的懲罰功能被單方面地極度放大,遠遠超過了作為社會秩序底線所必需的程度。早在韓非那裏,就提倡「故明王峭其法而嚴其刑也」、「罰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不外是為了通過嚴刑峻法,將恐懼植入個體的內心,使民眾陷入動輒得咎的恐懼之中,無條件地臣服於專制統治之下。
大一統帝國的刑罰一直都以殘酷著稱,至元明清三代更加殘酷化,梟首示眾、「剝皮實草」、開棺戮屍等等,不僅不絕於書,通過口耳相傳,更達於村婦,以致江湖流傳所謂的滿清十大酷刑,令人談虎色變。在株連九族面前,即使有個體試圖挺身而出,但一想到親人、家族,多半只好放棄所念。
專制帝國嚴刑逼民失血性
回顧2000多年的大一統帝國政治傳統,長期推行嚴刑峻法,最大程度地將恐懼植入到了民眾的內心,廣為株連,將這種恐懼植入到了家庭當中,形成一種代代相傳、不學而能的慣性思維。俗語云,「忍字頭上一把刀」,並非僅僅是拆字之談,而是深切地揭示出,忍讓的根源,在於強權的殘酷,在這樣的世界中,所謂的血性,自然蕩然無存。
(本文轉載自「影響力中國網」,本報有刪節)
作者是獨立中文筆會會員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