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娛樂
詳情#
【明報專訊】星期日都有大姐大?沒錯,做記者on call 24小時,所以大姐大寫完「手記」,又要四圍「出巡」專訪藝人,幸得讀者愛護,老總一聲加碼,大姐大即時再接新任務,逢周日為大家送上增新版的「大姐大影視監察」。
在娛樂圈一直擁有江湖地位,閱人無數的大姐大今次化身娛樂判官,抽絲剝繭評論每周人氣話題,為大大小小的娛事來個定斷。
每到年尾樂壇頒獎禮陸續而來,一向馬拉松式的《新城勁爆頒獎禮》已於Boxing Day舉行,緊接下周三、2014年元旦日,就是淚水最多的《商台叱咤頒獎禮》;明年1月就分別到《港台十大金曲》及《勁歌金曲頒獎禮》。
年年四個頒獎禮,亦是唱片公司的宣傳人員向歌手、公司、經理人交功課的時候,所以,雖說《新城勁爆頒獎禮》如超級市場,獎項名目包羅萬有,大姐大看完一匹布咁長的得獎名單,根本找不出在勁爆獎項加上全球、亞洲、全國與年度四個名目的獎項有何分別?究竟哪個獎最為重要?
「分豬肉」似「安慰獎」
每個樂壇頒獎禮都具備不同特色,新城的《勁爆》以多獎作為鼓勵樂壇做標榜,所以觀眾嫌多,但恨攞獎的人更多,故不能說是新城的取向有錯,既然有求必有供。不過,大姐大打開得獎名單,數一數「新登場男、女歌手、組合」有7位得獎新人,潘敬祖、李安豪、郭承匡、周美欣、陳譽之、馮凱淇及Fabel,「新人王」則有8位,包括許靖韻、陳明恩、張子丰、As One、AGA、J.Arie、張惠雅及BOX,很想問大家識得幾多位?15組得獎新人中,大姐大較認識的只有憑「星夢」闖出名堂的鬼妹陳明恩、貌似泳兒的許靖韻及港姐出身的周美欣,但都不是因為聽過她們的歌曲;其他不要說歌未聽過,連樣也不知是誰,真的應該值得攞獎嗎?大姐大當然明白獎項對一個藝人的鼓勵作用,但獎項另一意義是競爭,有競爭才有進步,若人人有份就變成「安慰獎」。
90年代新星輩出
大姐大經歷過90年代樂壇最黃金年代,所以很替現今做唱片公司的宣傳人員辛苦。以前各電子媒體會共同去推動新人上位,加上歌手本身的條件再加包裝,一起捧出當年的新星成為樂壇接班人。
計一計,90年代誕生的新人歌手,從1990年開始是黎明、1991年劉錫明、1992年葉玉卿、1993年楊采妮、1994年古巨基、1995年陳慧琳、1996年梁詠琪、1997年謝霆鋒、1998年容祖兒、1999年張栢芝、2000年陳冠希;當年他們獲「新人獎」時,無論人氣或歌曲都已為人熟悉,更要打低很多勁敵才能攞獎,所以當獎捧在手,會份外珍惜獎項的實至名歸。
周柏豪官恩娜許廷鏗等接班
現在連香港樂迷都不願聽港產歌曲,而追捧韓國音樂,要推動到新人為人所認識,真的不容易,但也不是用一個獎來證明他們的存在價值。既然70至80年代香港樂壇曾被日本與國語歌所佔據,都能在90年代翻生,進入過黃金20年,所以大姐大絕不會認為香港音樂已死,只是必須尋求如何再留得住新一代會聽港產歌曲、欣賞香港歌手的心,近年周柏豪、林峯、許廷鏗、陳柏宇、G.E.M.(鄧紫棋)、官恩娜、吳雨霏還在磨練之中等住接班,有好歌手還需有動人心弦的歌,我們都在等着樂壇好日子回來。
在娛樂圈一直擁有江湖地位,閱人無數的大姐大今次化身娛樂判官,抽絲剝繭評論每周人氣話題,為大大小小的娛事來個定斷。
每到年尾樂壇頒獎禮陸續而來,一向馬拉松式的《新城勁爆頒獎禮》已於Boxing Day舉行,緊接下周三、2014年元旦日,就是淚水最多的《商台叱咤頒獎禮》;明年1月就分別到《港台十大金曲》及《勁歌金曲頒獎禮》。
年年四個頒獎禮,亦是唱片公司的宣傳人員向歌手、公司、經理人交功課的時候,所以,雖說《新城勁爆頒獎禮》如超級市場,獎項名目包羅萬有,大姐大看完一匹布咁長的得獎名單,根本找不出在勁爆獎項加上全球、亞洲、全國與年度四個名目的獎項有何分別?究竟哪個獎最為重要?
「分豬肉」似「安慰獎」
每個樂壇頒獎禮都具備不同特色,新城的《勁爆》以多獎作為鼓勵樂壇做標榜,所以觀眾嫌多,但恨攞獎的人更多,故不能說是新城的取向有錯,既然有求必有供。不過,大姐大打開得獎名單,數一數「新登場男、女歌手、組合」有7位得獎新人,潘敬祖、李安豪、郭承匡、周美欣、陳譽之、馮凱淇及Fabel,「新人王」則有8位,包括許靖韻、陳明恩、張子丰、As One、AGA、J.Arie、張惠雅及BOX,很想問大家識得幾多位?15組得獎新人中,大姐大較認識的只有憑「星夢」闖出名堂的鬼妹陳明恩、貌似泳兒的許靖韻及港姐出身的周美欣,但都不是因為聽過她們的歌曲;其他不要說歌未聽過,連樣也不知是誰,真的應該值得攞獎嗎?大姐大當然明白獎項對一個藝人的鼓勵作用,但獎項另一意義是競爭,有競爭才有進步,若人人有份就變成「安慰獎」。
90年代新星輩出
大姐大經歷過90年代樂壇最黃金年代,所以很替現今做唱片公司的宣傳人員辛苦。以前各電子媒體會共同去推動新人上位,加上歌手本身的條件再加包裝,一起捧出當年的新星成為樂壇接班人。
計一計,90年代誕生的新人歌手,從1990年開始是黎明、1991年劉錫明、1992年葉玉卿、1993年楊采妮、1994年古巨基、1995年陳慧琳、1996年梁詠琪、1997年謝霆鋒、1998年容祖兒、1999年張栢芝、2000年陳冠希;當年他們獲「新人獎」時,無論人氣或歌曲都已為人熟悉,更要打低很多勁敵才能攞獎,所以當獎捧在手,會份外珍惜獎項的實至名歸。
周柏豪官恩娜許廷鏗等接班
現在連香港樂迷都不願聽港產歌曲,而追捧韓國音樂,要推動到新人為人所認識,真的不容易,但也不是用一個獎來證明他們的存在價值。既然70至80年代香港樂壇曾被日本與國語歌所佔據,都能在90年代翻生,進入過黃金20年,所以大姐大絕不會認為香港音樂已死,只是必須尋求如何再留得住新一代會聽港產歌曲、欣賞香港歌手的心,近年周柏豪、林峯、許廷鏗、陳柏宇、G.E.M.(鄧紫棋)、官恩娜、吳雨霏還在磨練之中等住接班,有好歌手還需有動人心弦的歌,我們都在等着樂壇好日子回來。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