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街知巷聞﹕北角曾經六七暴動要塞長青網文章

2014年11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E123 Administrator on 2014年11月30日 21:35
2014年11月30日 21: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北角英皇道電車路兩旁盡是各式食肆,還有春秧街街市,電車、地鐵、巴士,甚至是渡輪都可以直達;晚上的英皇道也很有趣,關了門的店舖、銀行會成為晚間才出現的流動小販檔,鐵閘上會掛滿衣服或海報等。


這個自給自足的社區,原來是四十七年前那場「六七暴動」之中本地左派勢力的重鎮。


一九六七年八月,自港英政府決定強硬對付這場「暴動」中的示威者、「暴民」,北角正是港英政府進行第一階段「清場」的目標。


佔領運動之初,不少人將眼下的香港與一九六七年比較。


研究的葉健民帶我們走過北角、鰂魚涌英皇道,半山樓梯的「暗角」,追溯那段在歷史博物館、警察博物館中被輕輕帶過,若有若無的歷史。


發生在上世紀的「六七暴動」是在新蒲崗工廠區掀起序幕。這場發展至後來由香港左派﹙「土共」﹚主導的暴動,至一九六七年八月開始受港英政府強硬鎮壓。每次選舉都被喻為建制派票倉的北角,原來是當年「土共」與港英政府屢屢交鋒的要塞。近年翻查香港及倫敦檔案研究六七的城大公共政策學系教授葉健民(Ray)和「Walk in Hong Kong活現香港」的陳智遠(Paul)帶我們到北角走了一圈,講解六七的背景,讓團友了解當時抗爭者的暴力和殖民地政府「果斷」的處理手法——六七時期的香港是在「非常狀態」,令人想起這幾天的旺角。


左派主導暴動

港英政府鎮壓

六七暴動早在一九六六年,受中國大陸的文革風潮影響,早見端倪。一九六六年末,澳門曾發生一場暴動,最後葡國政府向中國屈服,香港左派分子有到澳門取經,自覺香港應向澳門效法,向中央示忠。一九六七年四月,新蒲崗大有街的人造花工廠爆發工潮,由左派工會主導,可說是六七暴動的序幕。


當時大多數市民都同情反抗的一方,因為當時工人的工作情况與條件的確差劣。另一原因是,那時的香港人大多不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他們雖然走難來港,但沒有視香港為長遠的「家」,而且對殖民地政府也沒有太多的好感。「一九四九年以後,大量中國大陸人逃難到香港,於是大眾對房屋、教育、醫療等服務的需求大,但殖民地政府未能及時處理民生議題。」直至六七暴動的發展趨向暴力,有警察被示威者打死,也有無辜市民被「土製菠蘿」炸彈炸傷甚至炸死,香港市民才漸漸將同情變成對暴徒的譴責。


「整場一九六七暴動之中,有超過一千人被捕,當中有五十一人死亡。那時段是無盡的戒嚴。英國政府很想知道究竟中共有多大程度上的參與,才作對應措施。」Ray說。暴動之中幾場重要的衝突都在北角發生。他帶着一眾團友從新光戲院走到北角半山,再走到鰂魚涌英皇道,重塑那場暴動的發展。


英皇道

左派組織商戶滿街

我們在北角新光戲院起步。主講的Ray叫團友留意英皇道的商舖有何特別。從新光戲院往炮台山方向走,是商務印書館、中國銀行、僑冠大廈,還有大廈之內的華豐國貨。還有對面馬路的商住大廈,大多是XX宗親會、YY同鄉會的招牌懸掛在外。北角早年有「小上海」之稱,後又被叫作「小褔建」。早在一九六七年以前北角已是當年親北京陣營商戶的重鎮。


「這裏有左派學校、書店、銀行及百貨公司,可說是一個自給自足的小區。」在一九六七年那場在北京勢力滲入指揮及控制的暴動之中,北角是當年港英政府與暴民交鋒的要塞。


「一九六七年五月以前,倫敦對於香港的抗爭活動的反應也很猶豫,未有即時以強力鎮壓。因為他們未能判斷這次動亂是由北京在背後全力策動,抑或只是香港左派﹙『土共』﹚奉承中共的所為。」直至五月十五日,中國外交部向北京的英國代辦處提出抗議,表明支持工人立場,而之後的《人民日報》相關社論在廣州出現的群眾聲援大會;而本地親共勢力也乘時成立「香港各界同胞反英抗暴鬥爭委員會」﹙鬥委會﹚,大量動員向港英宣戰。


那時中共對香港的態度是,雖然不承認英國在港的管治,但會按「長期打算、充分利用」的「彈性原則」處理香港的主權問題。當時中共不打算立即收回香港,反而將她作為冷戰時期中國對外的政治和經濟聯繫。


僑冠大廈

英軍直升機上下包抄

一九六七年以前受到大陸文化大革命影響而在香港發生的騷動,主要是親北京與親國民黨之間的群眾對壘,其時騷動的主要「戰場」在荃灣。至一九六六年,騷亂才蔓延至九龍,再傳至北角,「那時港島居民會覺得九龍是barbarous area。」自小在港島生活的Ray說。


北角英皇道三九五號僑冠大廈由中資集團購地興建,在一九六○年代中落成。大廈單位不少是中資機構辦事處和員工宿舍。這裏是港英警方第一次大型對付暴動中親北京示威者行動的地點。「僑冠大廈與對面的新都城大廈及明園大廈,都屬當時左派工會的根據地。」當時港英政府為了瓦解陣地,遂向駐港英軍借調直升機,在僑冠大廈天台及地下,上下包抄,搜捕大廈內的左派分子。


六七年八月四日,英軍從航空母艦HMS Hermes派出直升機降落至僑冠大廈天台,「當時的情景非常震撼」。不少目擊當日情况的北角居民形容情狀有如戰爭狀態,除了看見直升機在大廈外飛過,警方亦在英皇道上放催淚彈,甚至有居民聽見槍聲。


今日的英皇道上車水馬龍,我們在行人天橋上,藉着平板電腦看到當日直升機在英皇道低飛的黑白片段,情况超現實,有如在看電影。


清華街•暗巷

「土製菠蘿」炸死小姊弟

我們跨過行人天橋,走到明園西街。這條向山上發展的小路,其左邊的食肆邊有一路口,轉進去是登山樓梯。我們走到轉角已是傍晚時分,樓梯轉角處喚起了一些「暗角」記憶。有團友是北角街坊。


我們在登山樓梯轉入建華街。街上的聖猶達幼稚園旁又有另一暗巷入口,通往堀頭巷清華街。清華街是內巷,附近有一些車房,但沒有太多車經過。我們走到幼稚園的後方,是有蓋頂的小巷,漆黑一片。六七暴動當中暗黑的一幕也在此發生——住在附近的一對小姐弟,八歲的姐姐黃綺文及三歲小弟黃兆勳被左派常用的「土製菠蘿」炸死。這是六七暴動發展的一個轉捩點。


「八月二十日下午,黃氏姊弟在這裏嬉戲。附近有一輛私家車,車上有一鐵罐,小朋友好奇想拿鐵罐來看,即發生爆炸。」鐵罐內乃是左派在暴亂常用的「土製菠蘿」,姊弟二人被炸得彈至十呎以外。在附近工場工作的黃父聽到爆炸巨響,立即走出來看個究竟,卻見子女遇害。「據說黃父馬上抱着幼子跑到英皇道求救,但受嚴重傷害的兩小姊弟返魂乏術。」陳智遠說。慘案發生,市民原先對左派抗爭的同情馬上轉移。再加上數天後林彬被殺,香港市民對六七暴動中以反抗殖民統治為口號的左派,由支持與同情變成唾棄。


明報舊址

社評反暴動 成攻擊對象

我們從明園西街,經過英皇道,走了頗長的一段路,到達鰂魚涌英皇道六五一號的科匯中心。這裏曾是《明報》的舊址。在大廈門前,Ray講述了六七暴動之中港英政府與左派打的一場媒體戰爭。「當年《明報》社評反對文革及香港暴動,於是《明報》成為左派的攻擊對象。當年金庸更曾高踞激進組織的『暗殺名單』中的頭幾位。」左派罵金庸是「漢奸」、「走狗」等。


「當年有三份左派報《香港夜報》、《新午報》和《半日報》被港英政府停刊。但為何港英政府不將左派大報《文匯報》、《大公報》停刊?這顯示政府只是作一動作,令報章噤聲。如將龍頭停刊,將引起群眾更大的反彈。」將報章視為煽動群眾的工具,於是加以箝制,也不止在當時。「暴動之後,港英政府成立了一獨立部門,獨立於港台之外的官方喉舌,名為Information Special Unit,頭頭是黃華麒。」


文/ 蔡琇莹

圖/ 胡景禧

編輯/ 麥少菁

fb﹕http://www.facebook.com/SundayMingpao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