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順龍控股(0361)主席兼創辦人之一的朱振民說,內地高爾夫球具行業一向很零散,每個配件由不同供應商製造,中小型客戶要跟不同的廠,搜購各種不同的部件,然後再把部件組裝成球具;那要處理很多瑣碎的物流及協調事宜,部件又很容易遺失和損壞,對口單位又很多,因此他想到,為何不可提供一條龍服務,把一整套球杆做出來,方便客戶?那時業界沒有這類公司,我們會是第一家。這個商機,令順龍營業額,20多年後,由第一年1989年的280萬港元,飈升至現時的4.7億至5.5億港元。
朱振民:1994年,企業穩定下來,有一定營業額。我就想,這行業一向很凌散,每個配件由不同供應商製造,有人做杆頭(head),有人做杆身(shaft),有人做握把(grip)。杆頭物料又分多種,有鋁、鋅、不鏽鋼、鈦等,各有專門的供應商和工廠。為何不可提供一條龍服務,把一整套球杆造出來,方便客戶?那時業界沒有這類公司,我們會是第一家。
球杆各部分 原本各自生產
之前說到我們開始鑄造杆頭,最初是做不鏽鋼頭,再做鋁頭,然後各種杆頭都做了,就想怎樣走下一步。還有一項背景因素,那時我們的名聲和財力尚不足夠,客戶都是中小型客戶。
相反,其他工廠服務大型客戶,光是做一個配件已經很忙。再者,當時中小型客戶特別需要一條龍服務,可節省他們很多工夫,以前這些客戶要跟不同的廠,搜購各種不同的部件,然後再把部件組裝成球具;那要處理很多瑣碎的物流及協調事宜,部件又很容易遺失和損壞,對口單位又很多,跟我們買就簡單得多。
整合服務 迎合中小型客
大型客戶因邊際利潤高,生意額大,所以有能力做這些零碎的事,但中小企沒有規模效益,就難以競爭,我就配合他們跟大客戶競爭,還可以為他們墊支物料的成本。
我們先向其他廠家買杆身(shaft),組裝成球具。至今在這一行業做優質的套裝(package set)我們的聲譽很好。因為我們已有規模、有經驗名聲,大型品牌也找我們了。
做優質的套裝有難度,一套球具有十幾支,各有不同的桿頭和杆身,又要配不同的袋,規模太小的公司很難做到。現在我們已有3000名員工,但相比衣服和鞋,高爾夫球具的市場規模還是比較小,整個行業一年營業額約50億美元,我們則佔6000至7000萬美元(約4.7億至5.5億港元)。回想我們第一年的營業額是280萬港元,也增長了許多倍。
我們做了組裝後,再進一步是嘗試自己做杆身(shaft),當時我跟一家大型日本企業合作,由他們指導。他們賣碳素纖維布(prepeg)給我們,教我們怎樣做杆身,日本供應商主要目的是賣碳布,現在我們仍有光顧他們。碳布的特點是輕、硬而柔韌。跑車、飛機、羽毛球拍、滑雪板、魚竿等都用得上,軍事用途也很廣泛,我們用碳布材料是要向政府登記的。
雖然我們用的是較低級別的碳布,高級的那些才可以做武器,但有關當局仍需追蹤材料最終用途。我們做了整支球具,可是還是沒有做握把,握把大多是橡膠,污染高,價值低,邊際利潤較小,不如由其他人做吧。
原廠設計生產 和客戶一起開發
嚴格來說我們是原創設計生產(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ing),不純粹是代工。在這行業,大部分產品都是由廠商和客戶一起開發的,客戶知道想做什麼產品,然後和我們商討。我們主要參與他們的產品發展和修改,直到具經濟效益的量產。
我們做套裝,是連球袋一起賣的,所以我們買來了很多高爾夫球袋(golf bag)。既然如此,不如連袋也做吧。
剛好那時有個高爾夫球袋供應商,他是台灣商人,在內地設廠,想移民美國,想把廠房轉售給我,我就答應了。基本上我們的訂單已佔了他的一半產量。
我本身對袋是有認識的,小時候父母親做手套,那同樣是裁縫(cut and sew),所以也特別有興趣。我想到因中國市場大,做了高爾夫球袋以後,未來還可以做書包和手袋,背後的生產設備和原理是一樣的,因此更有興趣。是次收購加強了我們的一條龍服務。
(三之二)——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