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規劃署上月提交的邊境禁區土地規劃研究報告,提出僅發展小量住宅和綜合發展區,一國兩制研究中心提出反建議,在邊境設3100公頃的邊界特別發展區,讓內地居民可憑內地身分證到該區辦「落地簽注」,以推動該區發展針對內地客源的專上教育、醫療、專業、倉儲購物等商業服務。中心總裁張志剛表示,希望用20至25年時間把邊界區發展成另一個商業中心點。
建議設3100公頃發展區
政府一直研究在邊境落馬洲河套區設教育、醫療等服務,但張志剛指出,河套區只得一平方公里,面積太少。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建議釋放出約2600公頃邊境禁區,分為3種發展區域,在緊連羅湖、落馬洲和未來蓮塘新口岸的地區列為優先重點發展區,主要發展專業服務、教育、倉儲購物、零售等,其中蓮塘新口岸的優先重點發展區,可與坪輋/打鼓嶺新發展區連結在一起。
持內地身分證進出 毋須事先辦證
在這些優先重點發展區的周邊可用作綜合發展區,在尊重村民權益和保育、保護文化遺產資源等考慮下,協助優先重點發展區進一步擴展。而西邊的米埔和后海灣,東邊的紅花嶺則可作保育區。中心又建議把古洞北和粉嶺北新發展區列為配合發展區,並增加商業用地和住宅用地,以配合邊界特別發展區的就業人口居住需要。
為吸引廣東省9000萬人口,中心建議在邊界特別發展區實施落地簽注,內地居民可持內地身分證進入,毋須事先向公安局出入境管理部門辦理赴港簽注,內地居民落地簽注後可逗留不超過7天,簽注次數無限制。邊界特別發展區實施香港法律,執法人員由特區政府指派。
記者問及大事發展邊境禁區,會否影響綠化保育地區時,張志剛表示那些發展區域都是生態價值不高的地區,「那些生野草的地方,你是否會當是綠化地區呢?」他又指出,該建議只是用了25%區域作發展,大家可以討論是否縮減發展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