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下月1日開始,市民只需於郵箱右上角貼上「不收取通函」標貼,便不會再收到由香港郵政派出的無名址通函郵件。香港郵政署長張雲正坦言,單是通函服務能令郵政署每年有約1億收入,估計新措施會令該收入減少約三成,但強調標貼能令服務優化並更具效率,相信收入不久後會自然增加。
全港290萬個住戶下月1日開始,可於任何一間郵政局、各區民政事務處諮詢服務中心、房屋署的屋邨辦事處和部分私人物業管理處,索取「不收取通函」標貼。只要將標貼貼於郵箱右上角位置,讓郵差知道住戶不希望接收通函郵件,郵差就不會把通函投入該郵箱。
豁免政府慈善機構通函
無名址通函主要指由私人機構透過香港郵政發出的推廣或宣傳郵件,如吉之島、必勝客、麥麥送的宣傳通函,上面沒有標明姓名及地址,但政府機構、立法會議員、區議員、選舉候選人及部分慈善機構的通函可獲豁免。張雲正說:「每年有約1.19億份通函,當中只有6%可豁免,相信不會對市民有明顯影響。」香港郵政每為商戶派一件通函,便可收取0.9元,以此推算,香港郵政一年便有約1億元收入。
郵政署長:長遠優化服務
香港郵政08年收到30個市民投訴經常收到宣傳郵件,申訴專員去年亦接到投訴,香港郵政展開調查,發現超過七成受訪者接受「不收取通函」標貼機制,當中有33%人更表示實施後會採用,但希望領取標貼方法直接方便。張雲正不鼓勵市民自己列印貼紙:「若郵差不清楚,可能會誤派。為環保、不想濫發,可打電話或電郵,或派郵差送上住戶家。」
張雲正指出,標貼會影響香港郵政的收入,但認為標貼能有效地優化服務:「企業一向知道有人未看郵件就丟棄,現在替他們過濾銷售對象,令服務更具效率,質素會提高,相信不久後(收入)會有自然增長。」他說,平衡中小企及市民的訴求最重要,既要提供有經濟效用的宣傳渠道予中小企,亦要讓不願接受通函的市民能簡單地表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