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內地豪宅市場 高處不勝寒長青網文章

2010年08月3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08月30日 05:35
2010年08月30日 05: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北京心臟地區王府井樓盤「霞公尊府」今年8月中旬開盤,每平方米均價超過10萬元。銷售方稱,每天限5組客戶觀摩、簽約。但從北京房地產交易管理網上看,迄今尚無交易紀錄。在門檻日益增高、銷售量每况愈下的大背景下,內地豪宅市場已是「高處不勝寒」。

豪宅積壓成燙手山芋

據悉,截至7月底,北京朝陽全區住宅空置面積為133萬平方米,其中別墅、高檔公寓空置面積為52.1萬平方米,佔空置總量的39.2%,明顯高於普通住房18%的比重。在空置3年及以上的積壓房中,別墅、高檔公寓的比例更高達54.9%。

內地高端住宅動輒上千萬元,其高總價令很多客戶望而生畏。權威統計稱,第2季度開始截至8月25日,北京市售價排名前30的預售商品房住宅,總供應為7509套,總供應面積為208萬平方米,只銷售出去69萬平方米,銷售率僅為33.1%,66.9%的面積待售;按照已經成交的價格統計,有近七成嚴重積壓。

這與一些最近推出的低價樓盤一搶而空,形成強烈反差。在樓市調控政策、銀行收緊銀根和上市業績多層擠壓之下,出不了手的豪宅漸成燙手山芋。

高價房遇冷事出有因

內地樓市處於膠着狀態,說是經濟問題也好,說是政治問題亦恰如其分。最近國家統計局連發兩文,直指學者王小魯稱中國有9萬多億隱性收入,5萬多億灰色收入估算太高。王小魯則反唇相譏:住房市場持續火爆,始終是個不解之謎。

山西省蒲縣本月25日稱,該縣煤炭局原局長郝鵬俊利用職權開辦煤礦獲巨利,違法違紀所得存款及現金餘額超過1.2億元,5年間在北京、海南、臨汾等地購置房產36套,其中北京33套,已付款1.27億元。顯然,在亦官亦商者眼裏,豪宅價錢不是問題。

問題在於,灰色收入的主要得益者,無論是尋租者的官員,還是來路不正的富商新貴,在輿論和人肉搜索盛行的當下,均如履薄冰,當是豪宅遇冷因素之一。

此外,在樓市僵持階段,管理層堅稱調控不動搖,反對投機投資性需求;而嚴控房貸,對豪宅的主要目標群體購房需求和投資客在金融貸款上,則為「打蛇打七寸」的精準一擊。

大銀行支持也難逆轉

內地一些發達地區的土地,在賣地蓋房的土地財政之後,已所剩無幾。要保持龐大的政務、官員開支,開徵房產稅或物業稅即首選,豪宅則更應「出血」。這也讓一些人寧願手握現金,不願貿然進場。

坊間傳聞國有大行對房貸捂得更緊,工商銀行(1398)、中國銀行(3988)掌門人迅即澄清,聲言房地產還是支柱產業,要予支持。不過,在諸多不明朗因素作用下,豪宅低銷售率恐非一時難以改觀。

馮其十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