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財政部人債有望搶閘掛牌長青網文章

2010年09月02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09月02日 05:35
2010年09月02日 05: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為迎接人民幣計價證券在港上市買賣,港交所(0388)本月18日(周六)將與所有證券金融機構進行市場演習,測試現行交易及報價系統,處理人民幣產品交易的能力。有知情人士表示,處理人民幣交易的系統及報價等基礎設施「萬事俱備」後,財政部及企業發行的人民幣債券,或有望成為首批上市買賣的人民幣產品。

港交所昨日向所有市場參與者發出通函,表示將於9月18日舉行市場測試,模擬人民幣證券交易活動的運作,並要求證券金融機構,測試本身的系統及預備其他後勤配套,例如檢查報價及對盤設施、訂定向客戶發放人民幣交易單據和計算印花稅等程序。

人幣股票新股繁複 短期難成事

交易設施準備就緒,市場憧憬快將有人民幣計價的證券上市買賣。知情人士表示,發行人民幣計價股票或新股上市,安排始終較複雜,未必可在短期成事,故最快有望掛牌買賣的,應為債券產品,尤其是財政部來港發行的第二批國債。

至於人民幣計價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據悉有發行商正積極研究推出人民幣ETF,但要待取得人民幣「小QFII」額度後,才有條件推出。知情人士表示,「小QFII」方案短期應可落實,首階段批出額度介乎100億至200億元。

ETF須先待取得小QFII額度

有接近政府消息人士表示,財政部去年來港發行首批國債時,已曾研究上市的問題,但由於當時人民幣「清算協議」尚未修訂,金融機構未能處理人民幣產品的二手市場買賣,故只好放棄上市。因此,要是第二批國債來港,應可申請上市。他說本港的債券二手交投一向偏低,即使國債上市,交投亦未必活躍,但上市買賣的產品,認購程序較非上市產品簡單。

有投資銀行界人士表示,不少企業正研究發行人民幣債,亦想安排債券上市,以吸納散戶投資者。他說合和早前發行人債時,也有考慮是否讓散戶認購,但供散戶認購的非上市債券審批程序複雜,最後只好選擇只向機構投資者銷售。

港人幣每日交易增至5000萬美元

自從7月份內地修訂人民幣清算協議,允許企業買賣人民幣後,根據德銀的統計,過去7周,平均每天的人民幣交易相當5000萬美元,雖然較內地現貨市場每天成交額達200億美元仍是一個小數目,但該行外匯部聯席主管 Jens Scharff-Hansen接受《華爾街日報》訪問時表示,香港人民幣買賣市場會隨著更多人民幣流入,買賣差價收窄而不斷擴大。財政司長曾俊華下周訪京,據悉亦會與內地相關部門,討論國債來港發行,以及人民幣「回流機制」等問題。

(明報記者姜靜嫻報道)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