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國評論﹕中國「邪惡外交」不邪惡長青網文章

2010年09月09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09月09日 05:35
2010年09月09日 05:35
新聞類別
中國
詳情#

【明報專訊】所謂邪惡外交,不是指中國外交有什麼邪惡之處,而是指中國與被美國視為「邪惡國家」如北韓、伊朗、緬甸等國打交道的模式。西方輿論一直指摘中國與這些國家的交往,維持獨裁政權,甚至破壞世界和平云云。中方則一概以「不干涉別國內政」回應。而近期中方與這些「邪惡國家」的交往模式出現了微妙變化,即既堅持不干涉內政,又巧妙地利用經濟誘餌,誘導上述國家走中式「改革開放」的道路。

經濟誘導獨裁國改革開放

繼北韓領袖金正日上月底突然訪問毗鄰的東北吉林、黑龍江,公開宣布要學習中國經驗之後,緬甸軍政府的最高領導人丹瑞昨日又在北京會晤國家主席胡錦濤,而丹瑞此行,除去上海看世博會外,還將到訪剛剛慶祝30歲生日的中國最大經濟特區深圳。中方如此安排,顯然有意向這名緬甸獨裁者展示中國改革開放的豐碩成果。而丹瑞此行也將向中方通報緬甸將於11月舉行的大選進展。

前天,就在中方敦促伊朗與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充分合作的同時,外國媒體報道,中國和伊朗將於周日(12日)簽署關於伊朗西部鐵路網建設工程的最終協議,中國將在此項目中投資20億美元。

「金融海嘯後中國增自信」

中方的這連串舉動,與過往單純注重物資交往,或僅以經濟援助換取原料資源或外交支援不同,柔性地向這些國家施加影響力,引導其「和平轉變」。既維繫了與現政權的友誼,又多少可以打消一些歐美國家對中方的指摘。

「中國模式」是否真的適用於這些國家仍有待時間檢驗,但中國外交出現這種微妙變化的主因,可能正如英國著名智庫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的最新年度報告《戰略調查》(Strategic Survey 2010)所言,中國在金融海嘯後的自信心增強了。

孫嘉業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