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市面上主打人民幣概念的投資產品愈來愈多,結構也愈見五花八門。財經事務及庫務局長陳家強認為,普羅大眾只對簡單直接的人民幣產品有需求,銀行及發行商毋須過分「創新」,刻意設計一些複雜的人民幣投資工具。他又提醒投資者不要盲目追捧高息人民幣產品,因息高自然代表產品風險亦高。
市面產品 多非真正持內地資產
隨着新修訂的「清算協議」落實,容許金融機構開設人民幣帳戶及轉帳人民幣,各大銀行及產品發行商,紛紛急不及待研究及推出人民幣概念產品。由於內地尚未放行境外人民幣投資內地資產(例如未有「小QFII」額度投資A股),這等以人民幣概念包裝的產品,大多並非真正持有內地資產,只是接受人民幣認購或以人民幣計價,又或是持有「複製」A股表現的衍生票據。
陳家強在北京接受訪問時表示,不鼓勵銀行及發行商過分「創新」,刻意設計一些結構複雜的人民幣產品,因普羅散戶其實只需要簡單直接的投資產品。
現時市面上的人民幣產品(例如存款證)等,一般只能提供2厘至3厘息率,息率未見吸引。陳家強指出,息率高低與產品風險成正比,產品如能提供高息率,意味產品風險亦高,這點投資者要留意。
中國人民銀行早前宣布,稍後將容許境外人民幣資金投資內地債市,國家外管局及中證監,亦快將落實「小QFII」框架,容許境外人民幣投資內地股市。陳家強認為,這兩條放行境外人民幣投資內地債市及股市的渠道開通後,只要有適當的額度,已能協助人民幣資金回流內地,未必需要急於開通更多其他渠道。
麥當勞發人債 象徵意義大
繼合和公路基建(0737)之後,美式快餐連鎖店麥當勞亦獲內地批准發行人民幣債,並可將所集人民幣回流內地使用,成為首家發人債的美資企業。雖然債券發行額不多,但陳家強認為當中的symbolic meaning(象徵意義)大於一切,因這顯示並非在中、港起步的外資企業,同樣有機會經香港發行人債,而所集人民幣,亦不一定要為特定項目而融資,純粹用作營運資金也有機會獲內地監管部門批准。麥當勞的成功先例,可鼓勵其他海外企業研究發行人債。
(明報記者姜靜嫻北京專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