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自由黨前主席田北俊早前一篇談仇商情緒的文章,引起激烈討論。田北俊胞弟田北辰對化解仇商,又有另一番建議。他說若果香港的企業,不單只求賺錢,同時着重栽培員工,協助他們提升生產力,自然可以提高員工的收入,商界與社會的矛盾亦可以減至最低。
他說在網絡世界,信息極度發達,加上全球一體化,貧富懸殊的問題確會愈來愈嚴重。「資訊不發達,競爭力不夠的人仍可以生存,但現在大家隨時可以上網格價,差少少也生存不了」。
因此,近年可以看見有能力的人,身價漲完可以再漲,但普普通通的人,薪金只能原地踏步。貧富差距愈來愈大,不滿情緒亦愈益高漲。
管理工作 可令人成長
他認為企業在提升人員生產力方面責無旁貸。「一位哈佛MBA(工商管理碩士)教授說得好,他說:『沒有任何工作能像管理工作般,給人成長的機會。』」田北辰剛在上月底慶祝60歲大壽,他說自己人生下半場的心願,就是希望能多培育後輩。
那麼田北辰在他一手創立的服裝店集團G2000,又如何實踐他的理想呢?「我們幾年前已搞評分制度,不單止上司給下屬評分,同輩之間也有評分,甚至下屬也可在不記名之下給上司評分。我是老闆,沒有上司,但我每年也看很多下屬給我的評語。」
人本管理 下屬為上司打分
「他們都說我脾氣大、善變,我也一路看一路在學習。」他又說為了訓練員工獨立思考,G2000開會出名時間長,因為這位老闆會不斷向員工發問。「很多時當然我自己心裏面已有答案,但透過問,大家才會反省,從中才學到嘢。」
田北辰說,他是5年前開始覺得管理模式要變。「當時我50多歲,開始明白以往漠視了人的因素,純粹一心想着公司如何做好。但慢慢發現人是很多問題的根源。以前脾氣臭,得失了很多人,往往因為一時意氣,令到有些人永遠不願意再回頭。」
關係好 下屬走了也回來
但栽培員工也有風險,悉心栽培的人跳槽,可能把一番心血拱手讓予競爭對手。「當然會有同事走人,投資了一段時間,結果令我很傷心。但我做人已有『少少化』,他要走,我就讓他走,保持良好關係,要看長遠。有人是走了之後再回來的,這些人就打風都打唔甩了。」
早前盛傳田北俊想拉攏本港的華資財團,搞「扶貧基金」,以消弭仇商情緒。問田北辰這是否一個好建議?他說「有錢佬開支票,是比較容易做的事,亦應該做。」但他始終認為,教人捉魚好過送魚給人,所以企業家着重「人本管理」,助打工仔自力更生才是拉近貧富懸殊之道。
撰文:高志堅、羅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