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在剛過去的周六公布一系列經濟數據,整體感覺是已成功軟着陸,驚喜的則是貨幣供應和新增貸款止跌回升,並優於預期。至於通脹數據則符合預期,官員又刻意淡化暫時加息的可能性有限。今年東南亞地區股市表現強勁,泰國、印尼和菲律賓最佳,相對成熟的東北亞市場,則以韓國股市一枝獨秀,年初至今上升逾7%,值得留意。
內地8月份零售銷售和工作生產按年升18.4%和13.9%,增幅較7月份為高,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則於24%至25%水平穩定下來,予人感覺是增長過快勢頭雖受到壓制,但經濟活動續於高位運行。
8月消費物價指數升3.5%,符預期,官員又淡化加息可能,利率不明朗因素暫時消除。貨幣供應M2升19.2%,新增貸款達5452億元人民幣,既勝預期亦高於7月份的增長17.6%和5328億元人民幣。由於7月份是第3季的首月,按道理銀行貸款衝動較強烈,但8月份表現反而更佳,市場或會解讀為偏緊的貨幣政策踏入轉捩點,短線投資氣氛應該不俗。
中國上半年增持韓國債111%
韓股上周五創出海嘯以來新高,曾高見1808點,距離2007年高位2085點僅約15%。韓國本身人口眾多,接近5000萬人,內需市場可塑性高。製造業在政府扶持下,技術和資金方面均足與日本、歐美等巨企相比,加上對華貿易依存度逾20%,與美國則只有10%,因此中國好等於韓國好。
中國外儲繼續增長,但銳意將之多元化,對象似乎就是周邊地區,日本是近期的焦點,但韓國同樣受惠,今年上半年中國所持韓國國債已增加111%,達3.99萬億韓圜(約34億美元),金額雖小但意義重大,亦可見這是一個方向。
論估值,韓股今年預測市盈率僅10倍,在東北亞地區中最低。由實質經濟以至資金流均受惠於中國,估值又吸引,走勢亦證明全球資金看好韓國股市,不妨考慮韓股ETF(2813)。
撰文:張兆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