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在近日,樓市呈調整和鞏固,政府在10月會否再出招,又或者會出什麼招,成為不少市場和社會人士的焦點。
在有關政府干預樓市,以及任何政府政策干預這問題上,慧雅認為一個值得留意的地方是,其實市場本身亦是一個有能力解決問題的機制,始終對市場長遠有利的發展,往往都有利可圖,有利可圖的機會,往往都不會長時間都沒有人理會。另一方面,市場的參與者其實往往亦都希望有一良好和持續的經營環境。不過,要市場自行矯正和解決問題往往需要時間,問題往往亦要嚴重到某個程度才會引起市場的注意,和引發市場自行修正的力量。令人感到遺憾的,是往往正當市場醞釀自我修正的力量時,政府就出手干預,這很多時會為市場的發展帶來新的變數,亦會令市場自我修正的力量不能發展起來,最後「好心做壞事」,令事情愈變愈壞,問題愈搞愈大。這似乎是很多政府干預個案的經驗。從這角度看,其實無招也可算是一招,若能帶動市場自行修正,表面看似沒有做過什麼,但卻能取得希望得到的效果,其實是更高的一招。
改變遊戲規則 對有樓市民不公
無論如何,在有關本港樓巿的問題上,慧雅認為有幾點值得留意的。首先是,全港有數以十萬計的家庭置了業,他們的家庭財產是與樓價息息相關。姑勿論現時的制度是好是壞,現實的情况是,有關制度已運行了多年,很多市民的行為和決定都建基於這制度會繼續維持這假設上,一旦政府貿貿然改變遊戲規則,對早年做了有關買樓決定的市民而言,是可能會有點有欠公平。
撰文:施慧雅
mscya88@yahoo.com.hk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