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康文署再移除兩棵有倒塌危險的古樹,包括在維園屹立數十年、高16米的稀有樹種華南皂莢。該署表示6月詳細檢查時,沒發現該樹有明顯異常,但7月再巡查時,發現該樹「大部分樹葉突然枯乾及脫落」。
康文署指6月檢查無問題
詳細覆檢後,確定樹枝及樹幹已枯萎,因此移除該樹。康文署近年移除古樹前,都會先諮詢樹木專家,該棵華南皂莢被砍前,曾邀請長春社總監蘇國賢前往檢視。蘇國賢昨表示,當時該樹健康已轉差,康文署人員翻開泥土約2呎深,仍未見到樹根,懷疑該樹樹腳長期遭過高的泥土淹沒,有如「慢性殺死棵樹」,他質疑為何6月詳細檢查未有任何發現。
維園6棵華南皂莢剩3棵
本報翻查紀錄,維園涼亭附近一個花槽,原種了6棵華南皂莢,全部在《古樹名木冊》榜上有名(編號E32至37),2008及09年分別移除了E37及E33,連同昨日移除的E34,該處只餘下3棵華南皂莢。
古樹較兩年前少4%
蘇國賢說,政府應詳細檢查餘下3棵華南皂莢及其他古樹是否有潛在問題,以免再有古樹枉死。《古樹名木冊》兩年前約有525棵古樹,後來發生赤柱塌樹壓死人慘劇,政府詳細檢查名冊樹木後,移除了逾20棵,後來只加入了4棵科士街的石牆樹。目前《古樹名木冊》餘下503棵古樹,較兩年前減少4%。
另一遭移除古樹,是鯉魚門公園及度假村苗圃對開山坡上的一棵朴樹,約12米高,編號LCSD E/14。康文署08年已發現該樹不正常落葉,樹腳受真菌和細菌入侵,滲出樹液及釋出異味,該署一直為該樹定期檢查,但康復程度未如理想。該署人員連同專家小組今年8月再檢視該樹,發現根部枯萎及腐爛,復原機會極微,並有倒塌危險,為保障公眾安全,遂移除該樹。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