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大腫瘤學系教授陶謙長青網文章

2010年09月14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09月14日 21:35
2010年09月14日 21:35
新聞類別
港聞
健康
詳情#

【明報專訊】科技雖日新月異,新醫療技術層出不窮,但總不離「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中文大學腫瘤學系教授陶謙教授相信,必須在「頭腳未痛」之前找出致病源頭,方可避免更多人受病魔困擾。他花了近20年時間了解遺傳基因,終找出人類遺傳基因內的致癌玄機,為日後研發癌症治療藥物帶來新曙光,最近更獲頒發中大青年學者研究成就獎。

「沒病徵便治療 可保命」

醫生的形象總是在醫院前線拯救生命,但40多歲的陶教授卻寧願退到實驗室的另一戰線,致力尋找癌症元兇,希望阻止病魔再奪生命。每當記者問及陶教授的得獎感受,他總是三緘其口,但一提及他的研究本行就滔滔不絕。即使每個醫學程序記者都覺艱深難懂,教授仍很有耐性地逐步解釋,令人感受到他對研究的熱誠和堅持。

他說:「全球有三分之一死亡原因是源於癌症,我相信這些細胞變異的發生是有特點的,只要我們更早發現,在早期沒有病徵時便着手治療,那很多人就可以因此保命,這已經是近年醫學界研究的大方向。」

結果憑着他及其研究隊伍的堅持,研究花了近20年,現年40餘歲的陶教授終於在3年前發表了他對「腫瘤的表觀遺傳學」的重大發現。研究指出,用表觀遺傳學分析致癌基因,發現癌症源於細胞中「子甲基化」程序出錯,令正常細胞蛋白無法發揮功能,阻止有害細胞複製的抑癌基因無法正常運作,結果產生癌症腫瘤。

可望病發前2年推斷

研究為醫學界帶來喜訊,日後可針對問題研發藥物,甚至在癌症出現前2至3年,便可透過血液及分泌物樣本進行化驗,推斷患上癌症的風險。

明報記者 曾愛盈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