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加坡交易所一向積極拉攏中資企業上市,奈何多年來未見突出成果,該所遂轉變策略,改為發展預託證券平台,便利已在美國紐約及納斯達克掛牌的預託證券(ADR)股份,如港人熟悉的中國移動(0941)、中國鋁業(2600),以及百度和網易等,在新交所的GlobalQuote預託證券平台買賣。GlobalQuote下月22日推出,將有19隻亞洲區ADR掛牌。
欲引人民幣商機 未及港吃香
香港背靠祖國的條件,令本港在招攬國企股,以及未來發展人民幣產品方面,佔盡優勢。新交所一直也想開拓這方面的商機,但由於沒有內地政策「祝福」,令發展阻礙重重。例如早在2006年,新交所已搶先推出A50股指期貨,但最終惹來內地監管部門批評,新交所及後更要公開承認,當日推出有關產品是「錯誤決定」。
人民幣國際化是下一個金融浪潮,各地交易所及金融機構,也在捕捉機會。瑞安房地產(0272)最近發行的人民幣可換股債,便選擇在新加坡掛牌,據悉是因為當地銀行積極拉攏。然而,有關債券只是以人民幣計價,實質是用美元結算,並非真正籌集人幣資金。
有熟知內地情况的人士指出,雖然中央政府明確想推進人民幣國際化,但凡是涉及人幣的離岸活動,都盡量希望經由香港處理,故即使企業可以在境外發債或籌集人幣,但如要回流內地,始終要經由香港。
雖然欠缺中國的政策支持,但新交所的創新與進取,確顯著跑贏香港及其他市場。有以新加坡為基地的產品發行商指出,論產品類型,新加坡確是非常多樣化,任何類型都有,但若論交投,大部分產品都非常淡靜。不過,基金界人士認為,新加坡對基金發展提供的稅務優惠以及發行條款,確較香港理想,就以房地產信託基金(REITs)為例,新加坡REITs市場明顯較本港發展成熟。
恒生管理學院商學院院長蘇偉文認為,推出產品不是「為出而出,為人有我有」,太創新的產品,風險也難以理解。他認為香港近年都引入了不少新產品,例如黃金期貨等,但交投偏淡,證明推出甚麼產品,首要考慮是市場是否有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