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遠看密麻麻一片,近看卻是一個個帶有「菊花」的中文字。內地互聯網討論區繼「火星文」之後,又出現一種「菊花文」,除了外形夠「潮」之外,還可避過內地審查機制的「河蟹」,故成為「非主流」人士PO文必備。
「今天你菊花了嗎?」互聯網上已經出現「菊花文」的轉換器,只要輸入正常文字,就可以造出菊花「疊影」的效果。其實「菊花文」在技術上並不複雜,只是在字符中間加插圖形,用ASCI碼或java語言都可達成,有人更編出「火星文輸入法」,可以打出「火星菊花文」,有忠實擁躉表示,這是「將火星文和菊花文完美結合,沒有最潮,只有更潮!」此外,「菊花文」也被網友用於在討論區中發布敏感詞匯或是粗口,即可避過過濾審查機制。
專家:不會威脅傷害漢字
有反對者認為,這些怪異文體反映出當下的「90後」「思想貧血、內心虛弱」,以無聊當有趣。有着多年研究漢字經驗的《咬文嚼字》主編郝銘鑑說,網絡語言很難被徹底淨化,但這些火星文、菊花體不過是在特定環境下風靡一時的文字遊戲而已,對漢字實質上不會構成威脅和傷害。「它就是一陣風,只能流傳一時,很難流傳一世。別說5年、10年,就是5個月,怕也難以持續地火下去。也許用不了多久,它們又會被年輕人發明出的新玩具所替代。」
內地「非主流文字」層出不窮,火星文是將繁體字、生僻字,再混合一些數字、注音符號和日文假名而成,例如「我去同學家裏了」可被換成「涐呿茼學傢裡ㄋ」,閱讀者只需要看「半邊」或是借形狀猜測就明,年輕人樂此不疲,但長輩往往一頭霧水,故有學生寫火星文「傳紙仔」,即使被老師截獲也不明就裏。
「蜜糖體」則是出自一名天涯網友「愛步小蜜糖」,專門「讀歪音」扮可愛,有如小朋友「黐脷根」效果,如把「我是很可愛的」講成「偶素粉口耐滴」,「人家非常不喜歡這樣子」是「倫家灰常八稀飯醬紫」。其餘網友可能未必全句都使用「蜜糖體」,但個別詞匯如「醬紫」「童鞋」(即同學)仍廣泛使用,如內地網絡紅人「芙蓉姐姐」就凡「我」必稱「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