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高錕夫人黃美芸昨日於《香港家書》中流露了照顧老伴的種種辛酸,她說,患有老人癡呆症的高錕,目前的注意力集中時間最多只有5至10分鐘,對日常生活已經沒有個人意見,需要他人從旁告知下一步應怎樣做。她期望政府能投放更多資源協助照顧者,「有時我在想,有些老人跳樓自殺,是否因為要照顧患上這個病的伴侶,但雙方年紀都大,要承受很大的壓力?」
周二成立關注老人癡呆基金
本周二是「世界阿茲海默症(俗稱老人癡呆症)日」,黃美芸將在當日宣布「高錕慈善基金」成立,並會串連志願機構和大學資源,協助患者及家屬,以及教育公眾認識老人癡呆症。基金會主席由黃美芸出任,董事會成員包括中大校長沈祖堯、港大校長徐立之、盧永仁、已故企業家蒙民偉之子蒙德揚等。
黃美芸在《香港家書》中談及高錕現時情况,她稱高錕患病初期精神很好,會去打網球、旅遊,亦很有個人意見,「到了現在,他已經變得沒有個人意見,我問他想吃雞還是魚,他會回答:『不知道。』再追問他,他會說:『好呀!』」她形容高錕注意力難以集中,「最多只有5至10分鐘」。她又說,高錕玩撲克牌已不靈光了,但很喜歡打乒乓球。
02年發現病徵 醫生稱平常
原來早在2002年,高錕已有明顯老人癡呆,包括有時外出開會忘記地點,要途中打電話向太太查詢,有時乘坐錯誤方向的電車,「本想往中環,卻到了北角,要向我致電求救」。黃美芸發現丈夫可能有問題,帶他看專科醫生,但當時一名醫生說是年紀大的平常情况,另一名醫生也說只是普通老人情况。直至03、04年,有次與一名護士打麻將,發現高錕動作較慢,吃了詐糊都沒有發現,護士建議帶高錕做腦掃描,始發覺是患上阿茲海默症。
黃美芸指香港照顧老人癡呆症患者的服務不足夠,缺乏協助他們腦部訓練的活動,而且親人照顧患者是很艱難的事。「我亦有問過香港的政府官員,有否留意到跳樓自殺的人是因為照顧老人的壓力過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