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民政局將於下周二的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上介紹申辦2013年亞運會的諮詢文件,為了節省開支,政府傾向選手村交由私人發展商建設,供亞運會使用後在市場出售。民政事務委員會成員、公民黨議員陳淑莊擔憂選手村的補地價安排會否「明益」發展商。
先用後賣 議員質疑益發展商
據了解,政府為免公眾質疑亞運會是「大白象」工程,傾向以節約的方法籌辦,例如開幕禮主場館沿用已規劃興建的啟德體育城,這大型綜合場館可容納4萬多觀眾,而選手村應盡可能靠近主場館,估計最具成本效益的做法是在東南九龍撥出土地供私人發展商興建簡約型住宅,供各國運動選手使用後便在市場出售,如此一來政府可節省大筆興建選手村的支出。政府官員私下強調,會設法避免令人質疑是藉體育之名搞地產,不排除部分單位由公營機構興建,然後以資助房屋形式出售或出租。民建聯葉國謙表示,政府要確保公帑用得其所、切勿興建「大白象」,亦不能捨本逐末,只顧申辦亞運而忽略推動本港的體育發展,倘能做到這兩點,他認為申辦亞運是值得支持的。
消息人士指出,政府研究各地辦亞運的經驗後認為,辦亞運有三大好處﹕一是促進本地體育發展,二是凝聚人心、加強社會團結,三是促進經濟、旅遊和就業。消息稱,若香港辦亞運,將有35個項目,其中28個是奧運指定項目,包括馬術,其餘7個是自選項目,香港可優先選擇自己有強項的運動,如風帆、板球、壁球、武術、舞蹈、桌球和保齡球,這樣既可增加奪獎牌的機會,亦會促進這些運動的發展。
申辦三好處 增進體育凝聚人心拓經濟
消息稱,若取得市民支持後又奪得申辦權,港府一定會擴建多個綜合體育館及翻新多個現有單項場館,如曲棍球、游泳、網球等場館,達至國際大賽級要求,亦會增撥資源培訓精英運動員。由於毋須修建新的主場館和選手村,政府估計辦亞運的開支不過數十億元。
至於把部分賽事交由鄰近城市協辦,消息人士指最多只會安排一至兩項賽事在境外城市舉行,以免削弱香港作為主辦城市的形象。
公民黨陳淑莊對選手村交由地產商興建表示非常擔心,她指屆時地皮究竟會否以「優惠價」批出予發展商?若要補地價,會否低價「賣大包」?賣樓收益又是否會與政府分帳?她又指出,愛建豪宅的地產商很容易將選手村包裝成豪宅出售,與亞運格格不入。「唯一的好處,可能是讓外國選手見識香港的所謂豪宅,便是雲石大堂、水晶吊燈、落地玻璃堆砌而成。」她已要求政府交代為何已向亞奧理事會表達本港有意申辦亞運,如今才來諮詢市民,質疑政府諮詢的誠意,但至今未獲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