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人債分配比例 宜小心考慮長青網文章

2010年09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0年09月20日 05:35
2010年09月20日 05: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上周五恒指衝破21800點的阻力位,再加上接連數天如騰訊控股(0700)及港交所(0388)等的藍籌好炒股表現突出,感覺上有炒家止蝕平短倉,亦令城安後悔過早在三周前於21000點作波幅減持部署,但是城安偏好逆向思維,揀股上亦選上這兩隻缺乏競爭對手,但早前給太多人看淡的騰訊及港交所,追回一些回報。

美州政府削開支 恐礙消費

上月底城安在20500點也曾回購波幅減持部署(只嫌太早再減過),並在本欄提到「長線投資組合上減持債券,部分已轉為澳元及港元現金」,一旦債息反彈下以較低價格回購債券,當中很可能在本周可套牢近5%的買賣差價。

其實,上周的股市上升,主要是日本先作出半量化寬鬆的匯市干預,之後又有人民銀行較正面評價經濟展望,及市場過分憧憬周二晚美國會預告最新量化寬鬆政策,再加上資金繼續從美國長債流出。不過,上周五晚美國的9月份消費者信心初報指數又大遜預期,應該是州市政府緊縮財政的逐步影響,好像邁亞美便公布了約12%的減薪。減薪當然會影響消費及經濟前景,但卻不反映在市場過於重視的就業數字,大家不要對後市過分樂觀。

這數周談論債市投資,其實不少坐擁巨資的外國退休基金都奉行債券佔整個長線投資組合近半數的持倉模型。

債市與股市關係愈來愈密切,好像金融海嘯便是從按揭債券市場衍生,以下先分享兩個債券投資心得:

(1)債券與股票不同,一般有到期日及升幅有限,所以趁着經濟周期或市場波幅買賣債券是穩妥的增添回報方法;

(2) 債券最重要的條款是發行人及派息模式,雷曼迷債以結構性產品充當債券是根本錯誤,銷售上不提雷曼也屬重要走漏。城安5年前已持有和黄(0013)公司債券,當時想過若最壞情况下李首富的旗艦資不抵債,城安也甘願接受相關損失。

香港的債市發展呆滯不前,銀行、散戶及政府皆有責任。銀行不支持債市發展,因為債市可去除銀行的中介人功能,而且投資者若長線持有債券,也會減去銀行在短線產品買賣上的利潤。

散戶則熱中於炒股可致富這個美夢,但事實上成功個案相對有限,大部分人以債券賺取穩定回報是上策。政府則推廣及發展不力,好像香港已多時沒發行長年期外匯基金票據,以致港元長債市場缺乏深度。

金管局可作人債雙邊報價

城安在內地的銀行網站,便曾發現中國國債的買賣服務,份數又細而差價又小。政府要多加心思在香港的人民幣債券市場發展,若果銀行不可靠便要另作安排,好像金管局便可在交易所上為人債作持續雙邊報價,既可深化市場又可令員工走出象牙塔。

香港是有發展人債離岸市場的機遇,好像這陣子內地重量級機構便在香港發行人債,外資亦有麥當勞及傳聞中的世銀。 不過,倚賴銀行銷售往往出現以往對銀行最有利的一人一手,缺乏Critical Mass又不利二手市場發展,在位者要小心考慮。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持有騰訊及港交所)

城安

shingon.mingpao@gmail.com

0
0
0
書籤
回應 (0)
  • 分享至facebook
  • 分享至電郵

舉報留言

  • 確認舉報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