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教授劉江永對本報說,釣魚島撞船事件本來是偶發事件,但日方處理不夠明智,菅直人的新內閣「能不能繼承戰略互惠框架和中日4份政治文件,都成問號」。他認為,中日經貿關係短期未必會有變動,但長遠一定有影響,日方若再將事件擴大化,撞船可能會成為中日關係的拐點。
中日維持戰略互惠關係成疑問
劉江永說,詹其雄母親提出兒子「回家過中秋」的訴求,「日本人不過中秋節,可能不理解,但這是一個很好的下台階,可以出於人道主義放人」,但很遺憾至今沒有看到日方從大局出發解決問題的迹象,令中日關係進入「多事之秋」。他又說,日本上半年對華出口急增40.9%,「下半年的合同應該已經訂了,近期對經貿的影響應該不明顯,但後續影響必定有」。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周永生則說,表面上是日本法院的決定,「沒有日本政府在其中活動,不可能是這樣的結果」。他指菅直人新內閣靠迎合輿論來博支持率,把中國重視大局的表現看作是軟弱,「日本的政客沒有大氣魄,斤斤計較,在具體問題上摳死理(鑽牛角尖),對中日關係未來的影響肯定不好」。
明報記者 林迎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