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女士經濟能力提高,美容甚至整容潮流與香港比較有過之而無不及,擁有「范冰冰」臉蛋幾乎成為時尚。香港受惠於這股強勁的愛美風氣,黃金周期間來港的女性旅客不只限於買化妝品,部分更會來港打針、整容。有美容中心表示,有近四成生意來自內地旅客,每次動輒消費10萬元,稍後將進軍內地市場。美容業界認為,美容旅遊大有可為,估計只要有5%美容院轉型,每年產值可達80億元。
對港有信心 一次療程7萬元
在佐敦及中環分別設中心的「您的醫學美容」,其總經理林小姐表示,目前有近四成生意來自內地旅客,她們最常是做6、7萬元的療治,打美白針、保濕針等,亦有人會花逾10萬元進行抽脂、隆胸等手術。她說,內地旅客對香港的醫生較有信心,加上內地常有事故發生,故有錢的都寧願來港美容,平日亦有不少內地客打電話查詢,十一黃金周期間,便有旅客來港留一星期打溶脂針。
她說,客源不限於廣東省,「一樣有上海旅客坐飛機來港。」她認為市場潛力甚大,因為這班女士來港後,還會順道在港觀光、購物。因美容市場潛力大,該公司早前更吸引寰宇娛樂老闆林小明注資。林小姐指,公司最快年底在廣東省開分店,向內地消費者推銷,若她們有需要可透過互聯網諮詢醫生,之後再安排來港接受療程。
業界料年收入80億
香港美容業總會創會主席葉世雄表示,本港在微整形方面具優勢, 一方面是所需時間不長、儀器技術亦先進,故近年有不少人安排內地旅客到港做相關療程,收費至少10多萬元。至於每年有多少內地客會到港做美容療程,業界暫時未有正式統計,但他粗略估算若本港4000間美容院中有5%,即200間轉型同時做微整形,以每院平均聘有4名員工,每人每日服務3名客人,每人每次療程費用為1萬元,每間美容院每年收入已逾300萬元,即200間美容每年收入達80億元,尚未計算旅客在港的其他消費。
他說,因為市場潛力大,故有投資者有意花逾千萬元開設抗衰老中心,惟因這產業需要醫生與美容師合作,但目前雙方互有猜忌,未能設立合作機制,結果令投資者卻步,「最理想是醫生負責手術,美容師則負責推銷,及之後的修護,這便能達雙贏局面。」
明報記者 張岳弢
2023年04月21日 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