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前線社工發現,小學生吸毒、讀寫障礙、離家出走等問題愈見嚴重,但在縮班大勢下,只有17班(約500人)或以下的細規模學校,過往每年獲當局分配的40多萬元輔導津貼,在2006年起被減半,部分學校只能聘用半職輔導員,工作重擔令行內流失率高達38%。社福界指出,學生問題多寡不應按學校規模大小斷定,現正聯同教協爭取所有小學一律獲全數撥款,確保「一校一輔導員」作安全網。
小學生吸毒學障出走趨嚴重
政府2002年推行小學全方位輔導服務,09/10年全港580間小學中,325間有輔導員駐校,大多為註冊社工,當中167間只獲半份津貼、即同年只獲批23萬元。負責向學校提供輔導員服務的明愛督導主任馮慶球表示,當今小學生問題複雜,除了毒品亦有不少被虐及精神病個案。港大及明愛今年初的調查發現,兩成高小學生有抑鬱、焦慮、不能入睡等徵狀,與家庭問題有直接關係。
半職社工月薪僅1萬
輔導員冼姑娘曾於北區一家只有10班的邊境學校任職,八成學生都是跨境學童,「學生放學就雞咁腳過關返屋企,想跟他們做輔導好難」。冼姑娘說,該校不足18班,只獲分配半份撥款,社工亦屬半職,只有1萬元月薪,「全職社工有2萬元」。
高峰期80個案待處理 行內流失率38%
另一輔導員李姑娘曾於天水圍一間只有300名學生的「細校」當半職,「近四成學生都有家庭、學習問題,高峰期手頭有80個個案,連學生家長的問題,例如婚姻、濫藥、管教,我們都要處理。」她說,處理個案的同時要做大量行政工作,身心俱疲,「半職要做全職工作,很多行家都捱唔住,心理上亦覺得對學生有虧欠,唯有離職」。
馮慶球希望教育局可一視同仁,向全港小學發全份津貼,「細校的問題,有時比大校更複雜,不能一刀切用人數決定撥款」。他指出,小學若有足夠資源,可聘請更專業的學位社工,同時令社工飯碗得到保障,降低目前高達三成八的流失率。立法會社福界議員張國柱希望那些問題複雜、位處基層社區的學校,應加設輔導教師職位,把行政和輔導工作分流。
教育局:僅18小學聘半職輔導
教育局回應表示,學校可靈活運用撥款,即使獲批半份津貼亦可聘全職輔導員,今個學年只有18所小學聘請半職,輔導人手比率由2002年前的1比1680名學生,改善至今1比600人。局方會繼續關注輔導服務,並因應實際需要分配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