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韓國(南韓)一項調查顯示,10名打工仔中有3人屬於「住屋貧窮」——住在高價購入的住宅,捱昂貴供樓開支及房貸利息、但樓宇又脫不了手的「樓奴」,逾半數受訪者且為此感覺生活壓力極之沉重。
房貸高築 實際收入大減
韓國時事用語「住屋貧窮」(House Poor),是指在樓價高企時購入住宅,但樓市下跌後仍須償還高昂貸款,令實質收入減少到「貧困」生活的人士。數字顯示,首都圈「住屋貧窮」佔了95萬戶,全國則多達198萬戶,置業負債家庭佔七成。
Job Korea訪問了481名以家人或個人名義購入住宅的在職人士,其中29.9%受訪者自認為「住屋貧窮」,因為單是每月還給銀行的房貸利息,便佔了月入23%以上。調查受訪者平均家庭月入為326萬韓圜(約2萬港元),須繳74萬韓圜(5081港元)房貸利息。54.1%表示,因供樓比重負擔過大而感受「極之」或「非常極之」大壓力,54.9%埋怨眼前困境是政府地產政策搖擺不定所致,34%歸咎個人投資不當。
當地傳媒引述一名月入2000萬餘韓圜(14萬港元)的45歲高收入講師,於2008年中向銀行等借了10億韓圜,以14億韓圜(961萬港元)購入一個1700平方呎的住宅單位。金融海嘯後,樓價跌至現在的10億韓圜,他則要繼續供樓,繳付9%年息及高昂管理費,每月都會耗盡個人月入,只能靠妻子的收入過活。
中年漢七成收入供樓
供樓辛苦想轉賣抽身也不易。一名63歲男子在首爾高尚住宅區買入的1894平方呎住宅單位,市值曾達23.2億韓圜,如今減價至19億韓圜,但4個月來都無人問津。他表示,3年前政府提出平抑樓價的「一家一住宅」可獲減免利得稅,於是買入較大單位,可是等到今天優惠政策都未實施。一名40歲姓朴男子月入400萬韓圜,但為供樓還款用了270萬韓圜,加上子女學費80萬韓圜,生活費130萬韓圜,結果要向銀行加按3000萬韓圜貸款,他自言如今每晚都睡不安寧。
京鄉新聞/亞洲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