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陳瑞球年輕時,因戰亂無法讀大學,成一大遺憾,因此他現在積極捐獻給中港兩地的大學,協助專上教育發展。
陳瑞球每年均出席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大學宿舍活動,和學生交流。早前他為城市大學一活動拍下短片,勉勵年輕人:「做人有夢想、有目標係啱,但要逐步逐步來,小事唔理變大事,大事唔理變出事。」意謂年輕人面對困難時,要及時解決問題,不應拖拖拉拉。
細問之下,原來球伯凡事由細微處開始管理,特別注重細節,他指出如果不管工廠裏的小事,慢慢便會成為大事,好容易便會出事,因工廠的細節實在太多,所以他至今仍每周兩次到內地廠房巡視。
注重禮貌 慣了開車窗揮手道別
在個人生活方面,球伯亦很着重一些細微事情。他舉出一個例子,教年輕人什麼是禮貌。「例如我出席宴會後上車離開,主人家送我上車,我一定會絞開車窗,向大家伸出手去揮手道別。」
他指開窗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動作,但於這些細微的地方才更見誠意。如果細微的事情都處理得不好,很容易留下壞印象給別人。
年輕人要知萬事起頭難
球伯認為年輕人亦要知道「萬事起頭難」的道理。在1970年代,長江製衣已有一定規模,但為了伸展業務至時裝銷售,他跟當年剛學成回港的女兒陳淑玲,也要「低聲下氣」地去拜訪百貨公司。
「當時百貨公司好巴閉,為了攞個counter(櫃位)賣貨,我和Shirley(淑玲)坐在他門口一張大板櫈,等了兩個幾鐘(他們)都未肯見你。」但球伯仍然堅持,否則就沒有今天的YGM貿易(0375)了。
回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