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有調查指出,本港去年約有7.5萬名家庭主婦為「百萬富婆」,50歲的阮女士亦是其中一分子,手持股票市值逾百萬元。她計劃於65歲退休,生活費每月5000元,要達標不難,但須先重整投資組合。
阮女士月入1.2萬元,自住單位早已供滿按揭,但沒有買保險。資產方面,除10萬元現金外,她投資上沒有特定目標,主要資產為股票,組合持股逾5隻,包括各行業類別,持有之藍籌如資源、金融保險、電訊股等。不過股份回報並不理想,多隻股份都跌穿買入價,但她又不甘心止蝕,而且股票數目太多,即使想重整方便管理,亦不知哪些可以長揸。筆者為她重整股票組合,去蕪存菁,並建議她為退休打算,冀在15年內儲約496.7萬元退休。
按每年通脹和投資回報為3%及5%,若退休年期為20年,需籌備156.7萬元,才可應付退休生活。然而,金額並未包括她年老時有可能出現之醫療雜費及應急現金。
流動資產不能太集中
假設基金、股票及外幣投資回報合乎預期,15年後,阮女士可得496.7萬元,足夠退休(見表2)。阮女士投資缺乏方向,有錢高位買貨,不計物業,流動資產有九成為股票,過於集中,風險較高。雖然她聲稱自己以長線投資為主,但其實很多股票乃非公用類股份,有必要重整組合,並以退休為目標。
部分股票宜換馬 可買中電恒生
阮女士的股票組合中,有不少股票相信是打算長線持有。港燈(0006)與大市相關性較中電(0002)低,建議可考慮買入中電,匯控(0005)因歐洲債務危機仍未解決,建議換入同類業務的恒生(0011)。
阮女士曾月供2000元大中華及新興市場基金,早前已變賣基金應急,並暫停供款。筆者認為基金回報較股票穩定,加上以平均成本法供款,可降低看錯市風險。因她的股票投資已涉足香港及中國市場,故基金所投資的市場不宜重疊,建議分散買入高增長新興市場及相關主題概念基金,如巴西、新興能源以及黃金基金。
月供2000元新興市場基金
筆者估計,月供2000元,每年回報約有9厘, 15年後可滾存近96.5萬元,但宜預留半年至1年生活費為應急錢,建議10萬元買高息貨幣增值。市場一致看好商品貨幣,因相信經濟將逐步回穩。此外,市場預期澳洲等地年內均會加息,高息貨幣可息價兼賺,現時中小型銀行的澳元6個月定存息率,可達3厘或以上。假設阮女士買10萬港元等值的澳元,定存利息為3厘,不計匯率變化, 15年後利息連本可取回15.6萬元。
輝立證券財富管理總監 施俊威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函。
地址:香港柴灣嘉業街18 號明報工業中心A 座15 樓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cwkwok@mingpao.com或chlung@mingpao.com
為加快處理閣下之個案,請詳細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欠債、理財目標、可承受資風險及聯絡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