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過去1年(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本欄每天見報,我多作了外匯分析,原因是有了篇幅及可較及時地分析走勢。每天見報的本意是分析國際財經市場的發展,外匯市場又是對財經發展、消息最敏感的資產市場,同時我個人的投資分析手法,又是以股匯債市結合的整體角度出發,所以談匯是免不了的。一年過去了,本欄也不再每天見報,讓我作一個外匯總結及為第4季作預析吧。
我在第1季看好澳元看淡歐元,在4月21日指「市場已佈滿沽日圓長商品貨幣的部署,這個部署由第1季以來亦獲利豐盈,因此出現獲利回吐是時間和幅度的問題而已。同時,候高以交叉盤入市沽售歐元的部署繼續可行(例子是歐元兌瑞郎)」。結果由4月21日至5月25日,澳元由0.9339跌至0.8067,日圓由93.44升至6月尾的89,瑞郎兌歐元由0.6963升至6月尾的0.76。
6月18日指大行一面倒沽英鎊沽歐元,逆轉挾倉不得了。結果英鎊兌元由6月18日的1.4771,升至8月6日的1.5999,歐元兌美元由1.2354升至1.3334。
7月9日指日圓瑞郎呈強。結果日圓由88.71升至9月初的84,瑞郎由1.0593升至平水。
8月13日指「美元累積跌幅不小,又跌至很多阻力位之前(英鎊1.6、歐元1.33、澳元0.92),商品貨幣(尤其是澳、紐元)出現TD13沽售信號。最先轉向的是英鎊……相比之下,日圓相對穩定和強勢」,當時我說的部署是長美元、日圓、加元,沽英鎊、歐元、紐元、澳元。期間我將加元長倉轉為空倉,加了瑞士法郎長倉,變了長美元、日圓、瑞士法郎,沽英鎊、歐元、加元、澳元、墨西哥披索。結果美元兌歐元由1.29升至1.2588,日圓兌澳元由77.82升至73.58,瑞士法郎兌歐元由0.7386升至0.7833。
9月6日時的外匯部署是「長日圓、瑞士法郎沽英鎊,這套買賣的風險是跟風者眾——我也是其一,逆轉時會走得很快,所以必須擺好止蝕。同時商品貨幣方面,我已是長澳元」。在9月8日特別提出長瑞士法郎、日圓沽英鎊者要推高止賺。結果英鎊兌日圓由130.67跌至9月14日的127.65,然後單日升至134,英鎊兌瑞士法郎由1.5757跌至9月14日的1.5378,然後單日升至1.57。澳元由0.9138升至0.9469。日圓在9月15日單日由82.88跌至85.78。
債券看長線 外匯必短線
9月20日指匯市的大方向是盤路逆轉——7 、8月間強勢的貨幣變弱,當時弱勢的貨幣變強,意思主要是指美元轉弱。9月21日聯儲局會議決定維持政策不變,較使人注意的一句話是「準備提供進一步寬鬆以支持經濟及使通脹回復至聯儲局的授命水平」。市場相信聯儲局將推高通脹,所以美元急轉直下,強化了原本已出現的美元弱勢格局,如果沒有新因素出現的話,第4季初外匯大勢將是美元弱勢,其中新興市場貨幣更是能控制風險者的首選。
正如上周所說,我並沒有未卜先知的水晶球,通常我的市場看法都是隨着市場的變化而形成的。在我的投資理念中,債券是可較長期性的,股票可長可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