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雖然立法會小組上周通過動議要求政府廢除有關「將軍澳堆填區使用郊野公園土地」的特首命令,但政府擬不主動撤回並再闖關,環境局並提出四大加強除臭措施,包括每日清洗環保大道8次、離開堆填區垃圾車要洗車、指定垃圾車泊車處和增設除臭器等,但政黨表明不收貨;據了解,環境局希望透過立法會大會分組點票,獲得功能組別議員支持,令法案獲得通過(詳見另稿)。
環境局長邱騰華昨帶記者視察堆填區時,未有正面回應會否應立法會小組要求廢除指定令,但就會「繼續做好游說工作,令法案及早獲得通過。」
政黨表明不收貨
對於遭立法會炮轟遲遲未有推行的除臭措施,邱騰華昨日即時宣布加強清洗私人垃圾車、加強清洗環保大道、在堆填區內闢設供垃圾車停泊的停車場,以及增加流動除臭機數目。環保署首席環保主任劉銘清表示,政府自2007年為將軍澳堆填區推行除臭措施,例如以膠墊覆蓋垃圾、引入除臭機等,至今花費公帑約4000萬元。
被問及政府是否政治敏感度不足,至昨天才推出措施,邱騰華回應稱,政府過去一直與立法會及區議會商討擴建堆填區,期間推出多項除臭措施,又應居民要求,在屋苑安裝「電子鼻」,追蹤臭味來源。
政黨均對遲來的除臭措施表示不收貨,自由黨劉健儀認為,政府不理解居民訴求,形容是「雞同鴨講」,又指擴建堆填區,垃圾臭味只會有增無減。工聯會葉偉明亦表明反對擴建堆填區,政府應研究如何長遠解決廢物問題。
本身是小組委員會主席的公民黨陳淑莊批評邱騰華威脅市民,若不擴建堆填區,便須跨區處理垃圾,指政府缺乏誠意解決問題。民主黨甘乃威及民建聯陳克勤均指,政府昨公布的除臭新措施未知成效,認為政府應先撤回擴建計劃,待3至6個月後,視乎措施是否收效,才向立法會重提擴建計劃,現階段仍會反對擴建計劃。
環保署:公園可作垃圾「靠山」
邱騰華強調,徵用清水灣郊野公園,可以令擴建部分接收廢物容量增至1700萬立方米(等於6800個標準泳池容量),堆填區可多用6年至2019年;若不能徵用郊野公園,接收廢物量會驟減至700萬立方米。環保署助理署長陳英儂補充,政府曾進行詳盡生態評估,發現擬剔除部分的生態價值屬中至低,加上地勢傾斜,沒有康樂設施,市民難以利用。而且該地地勢幾近垂直,可作堆填區擴建部分的「靠山」,令垃圾可以堆得更高 。
立法會小組委員會審議政府提交修例建議,剔出5公頃清水灣郊野公園,成為將軍澳堆填區擴建部分,該會上周一通過動議,要求特首廢除徵用郊野公園的指定令,本周三前須回覆。小組委員會今日開會討論一旦政府拒絕撤回法案而要交由大會處理的程序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