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不論騰訊(0700)或者是阿里巴巴,近年雖然仍然保持強勁增長,但幅度已經無可避免有所放緩,需要藉其他方式尋找新的增長點。如何最大程度將龐大的每月用戶活躍度或者是瀏覽量轉化成實際收入,將是兩家未來新一輪的較量。
事實上,由今年多宗在O2O領域的合併或交易可見,騰訊及阿里的策略已經由早年的「瘋狂捕獵」和多元發展,逐步進入收網階段,更專注更針對,在同一領域打擂台的情况亦屢屢發生,如騰訊為對抗阿里巴巴而收購京東,如阿里巴巴為對抗騰訊視頻而收購優酷土豆。
但兩家同樣面對收購業務和本身業務融合的陣痛。以騰訊在視頻內容上的專注策略而言,目前卓有成效,惟付出的成本代價非常昂貴,而在其他收購的O2O公司上,似乎還沒有找到屬於騰訊的盈利點。
收購O2O公司 騰訊沒話語權
易方資本投資總監王華表示,雖然騰訊本身運營非常穩健,但作出的一連串收購還未見到成果,一直僅收購2至3成股份,參與程度不多,沒有話語權,但對現金又會產生一定影響,整合的協同效應可否發揮,似乎仍有待觀察。
事實上,由今年多宗在O2O領域的合併或交易可見,騰訊及阿里的策略已經由早年的「瘋狂捕獵」和多元發展,逐步進入收網階段,更專注更針對,在同一領域打擂台的情况亦屢屢發生,如騰訊為對抗阿里巴巴而收購京東,如阿里巴巴為對抗騰訊視頻而收購優酷土豆。
但兩家同樣面對收購業務和本身業務融合的陣痛。以騰訊在視頻內容上的專注策略而言,目前卓有成效,惟付出的成本代價非常昂貴,而在其他收購的O2O公司上,似乎還沒有找到屬於騰訊的盈利點。
收購O2O公司 騰訊沒話語權
易方資本投資總監王華表示,雖然騰訊本身運營非常穩健,但作出的一連串收購還未見到成果,一直僅收購2至3成股份,參與程度不多,沒有話語權,但對現金又會產生一定影響,整合的協同效應可否發揮,似乎仍有待觀察。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