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23個部門和單位聯手,搗破一個跨國跨境電話詐騙集團,超過400人涉案被捕,涉及案件包括今年來讓港人聞風色變、不少人因而受騙失財的400多宗電話騙案。這次電話騙案規模龐大,涉及人數(包括作案與受騙)衆多,而且騙徒利用電話網絡犯案,滲透情况可用無遠弗屆、無孔不入、防不勝防來形容,單憑一地之力不可能處理。今次兩岸四地(大陸、台灣、香港和澳門)和國際執法機構合作奏功,日後應持續加強合作,不斷提高跨國跨境打擊犯罪的能力,使不法分子無處容身。
集團規模大涉多國
組織運作使人咋舌
被搗破詐騙集團規模大,組織嚴密,運作有系統,本港主管案件的警官以「層次分明的產業化運作」來形容;集團有主腦,把超過400人安排到印尼、菲律賓、柬埔寨等國家。據新華社報道,這些人大多來自大陸與台灣,集團有人教導他們如何運用電話行騙,甚至有人編寫「劇本」,緊貼社會熱點精心設計,針對不同群體度身訂做,步步設套,使無辜民衆受騙損失錢財。因此,從涉及國家、地區之衆,反映詐騙集團有整套犯罪理念、構思、組織和操作,並非烏合之衆。
據已知資料,集團在外國運作,包括組織帶領專人打電話行騙和提供網絡服務等,而騙得的金錢則在內地銀行體系運轉,受騙民衆涉及內地20多個省區市及香港,案件有4000多宗。據本港警方資料,其中431宗在香港發生,涉及款項約1.18億元,由此推算騙財總額肯定不菲。不過,本港警方披露今年1至10月共接獲1255宗類似電話騙案,涉及款項約2.66億港元。這些數字說明,除了已搗破的集團,本港還是其他電話騙案騙徒覬覦之地。
內地23個部門和單位組成部際聯席會議處理今次電話詐騙,由於涉及多個國家,需要動用大量外交資源。因此,昨日從印尼雅加達、柬埔寨金邊起飛的4架民航包機,分別在北京首都、上海浦東、杭州蕭山和廣州白雲機場降落,把254名大陸疑犯由警方押解回國。實際上,這反映北京中央政府的外交能量,並非單憑一個地區之力可為之。
本港電話騙案最猖獗之時,是今年7、8月;據新華社報道,本港警方有參與偵查打擊騙案集團的行動。近期,在港電話騙案明顯減少,除了大規模打擊行動之外,相信主要與當局加強宣傳,市民對可疑電話提高警覺有關。不過,今次電話騙案一些情况,值得剖析,可藉此幫助市民認識情况,避免受騙招致損失。
剖析騙案一些情况
若有漏洞應予堵塞
首先,本港的電話騙案大多「假冒內地官員」,編織虛假情節,指控違反內地法規,要受害人存款到內地的戶口作「調查保證金」。這類情節除了利用一般人對政府公權力存有敬畏之心,或許同時反映內地法治尚待成熟,一般人仍有「有錢使得鬼推磨」的想法,容易中計。其次,今次電話騙案使人忐忑不安之處,在於騙徒許多時候掌握了受害人部分資料,例如可以說出名字和身分證明文件部分號碼等,使受害人或其家人信以為真而聽從擺布。問題是騙徒如何得到受害人一些基本資料,是否揭示內地的部門機構有漏洞,值得關注。
通訊科技日新月異,這類電話騙案,騙徒可以在任何地方發動。據資料顯示,電話騙案於1997年在台灣十分猖獗,隨着兩岸加強合作,有效打擊,不法之徒轉移陣地到世界各地,涉及的國家遠至非洲,甚至轉駁至美國、德國再回到內地,而香港不少伺服器,過去亦有被騙徒利用進入內地。隨着通訊跨國跨境,一般人要即時知道電話來源並非易事,通訊辦電訊營辦商合作,凡境外來電均顯示「+」號,有助市民提高警覺,現在只能靠類似措施提醒市民。不過,根本之道是市民切勿聽一個電話就輕信他人,要時刻注意保護個人資料,有任何懷疑,應該即時向警方報案。
中國公安部統計,由2011年開始,內地電話騙案以每年60%速度增長,2014年達50萬宗,而本港的電話騙案大多數與內地有關。因此,今次兩岸四地和國際執法機構合作,搗破這個電話詐騙集團之後,各方應該強化這個機制,建立常態化情報交流、案件偵查、疑犯緝捕等工作機制,不斷提高跨國跨境的打擊犯罪能力,使不法之徒再難以遠程作案。本港警方要善於利用這個機制,積極參與,從源頭打擊犯罪分子,讓市民可以免受電話騙案之害。
歡迎回應 [email protected]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