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開放發展,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筆者認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香港是最佳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的橋樑。
所謂全球治理,是以人類整體論和共同利益論為價值導向,多元行為體進行平等對話、協商合作,共同應對全球變革和全球問題的一種新的國際規則。全球治理理論產生於西方,反映了發達國家對全球化時代國內國際事務的見解和預測。中國重返國際社會的時間不長,對國際社會許多領域的機制和規則都不甚熟悉。而香港同內地相比,其優勢在於,擁有很高的國際化程度,熟悉國際社會的機制和規則。香港和全世界大多數國家有經濟、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關係,是一個有着全球性影響的國際大都市。
最佳經濟政治和文化橋樑
美國學者佛利民(Milton Friedman)提出了7項衡量世界城市的標準:(1)主要的金融中心;(2)跨國公司總部所在地;(3)國際性機構的集中地;(4)第三產業的高度增長;(5)主要製造業中心(具有國際意義的加工工業等);(6)世界交通的重要樞紐(尤指港口與國際航空交通);(7)城市人口達到一定標準。香港除了不是主要製造業中心和人口未達1000萬外,已是名副其實的國際化大都市和準世界城市。
從世界範圍看,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通常都是開放度很大、國際化程度很高的城市。香港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國際社會許多領域的機制和規則通行於此。香港也是世界上「五流」最流通的都市,即人流、物流、服務流、資金流、資訊流。因此,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香港首先是最佳的經濟橋樑。
中國提出促進相關國家經濟合作的「一帶一路」宏偉構想,並為此設立絲路基金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中國與金磚國家加強戰略合作,設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應急儲備安排。然而當前,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及相關安排仍存在一些疑慮,如中國是否要搞新殖民主義稱霸世界?中國搞「一帶一路」會否遵守國際標準、履行社會責任、保護生態環境等。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若能在「一帶一路」以及設立絲路基金、亞投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等戰略中,發揮協調作用,將有助「一帶一路」戰略與全球治理下的規則、機制、方法和活動的接軌,也將減輕西方對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疑慮和戒備心理,有助於中國通過香港熟悉及行之有效的全球治理體制與框架,逐漸提高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
消除西方對中國的疑慮
在中國參與全球治理中,香港也是最佳的政治橋樑。全球治理對於中國和西方發達國家而言,由於各自的發展階段、國際地位和歷史文化傳統不同,所以政治上乃至意識形態上的差異很大,而這是中國需要認真對待的。有些全球治理問題較為複雜和敏感,如人權、民主等,而香港恰恰在這些問題上能發揮其獨特的優勢。
香港作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根據《基本法》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18年來香港一直是中國最開放,也是最前沿的城市。中央政府對香港循序漸進推動民主發展,一貫持積極正面的態度。儘管近年來出現少數激進思潮如「佔中」、「港獨」、「本土」的衝擊,政改方案也沒能在立法會通過,但這也是任何民主社會必然存在的問題,並不會影響香港民主、經濟、民生的穩步發展。
香港核心價值具優勢
相反地,由於歷史和體制的長期培育和沉積,香港素來享有國際社會普遍欣賞和接受的「核心價值」,即公平公義、自由民主、人權廉潔、誠信透明,加上嚴謹的法治,令香港具備任何其他城市和地區無法比擬的獨特優勢。
在中國參與全球治理中,香港還是最佳的文化橋樑。香港的中西文化融合深厚、設施齊全、風氣濃厚、文化活動活躍,不僅塑造了獨特的文明風貌,而且吸引和聚集了高質素的各類人才、技術和設施,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國際文化交流方面,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匯之地,在介紹和傳播中西方文化方面源遠流長,文化的普世價值觀已經滲透在香港文化之中。香港還是世俗文化的汪洋大海,這是現代文化的重要特徵,直接豐富了香港文化,令香港跟上世界現代的文化潮流。這些都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最佳文化橋樑。
實際上,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首次正式提出:「提升港澳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支持港澳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促進和諧。」這其中傳達的信息,無疑涵蓋香港作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在經濟、政治和文化等多項領域的最佳橋樑。
作者是香江智匯主席
所謂全球治理,是以人類整體論和共同利益論為價值導向,多元行為體進行平等對話、協商合作,共同應對全球變革和全球問題的一種新的國際規則。全球治理理論產生於西方,反映了發達國家對全球化時代國內國際事務的見解和預測。中國重返國際社會的時間不長,對國際社會許多領域的機制和規則都不甚熟悉。而香港同內地相比,其優勢在於,擁有很高的國際化程度,熟悉國際社會的機制和規則。香港和全世界大多數國家有經濟、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關係,是一個有着全球性影響的國際大都市。
最佳經濟政治和文化橋樑
美國學者佛利民(Milton Friedman)提出了7項衡量世界城市的標準:(1)主要的金融中心;(2)跨國公司總部所在地;(3)國際性機構的集中地;(4)第三產業的高度增長;(5)主要製造業中心(具有國際意義的加工工業等);(6)世界交通的重要樞紐(尤指港口與國際航空交通);(7)城市人口達到一定標準。香港除了不是主要製造業中心和人口未達1000萬外,已是名副其實的國際化大都市和準世界城市。
從世界範圍看,現代化國際大都市通常都是開放度很大、國際化程度很高的城市。香港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國際社會許多領域的機制和規則通行於此。香港也是世界上「五流」最流通的都市,即人流、物流、服務流、資金流、資訊流。因此,中國參與全球治理,香港首先是最佳的經濟橋樑。
中國提出促進相關國家經濟合作的「一帶一路」宏偉構想,並為此設立絲路基金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中國與金磚國家加強戰略合作,設立金磚國家開發銀行和應急儲備安排。然而當前,國際社會對「一帶一路」及相關安排仍存在一些疑慮,如中國是否要搞新殖民主義稱霸世界?中國搞「一帶一路」會否遵守國際標準、履行社會責任、保護生態環境等。香港作為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若能在「一帶一路」以及設立絲路基金、亞投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等戰略中,發揮協調作用,將有助「一帶一路」戰略與全球治理下的規則、機制、方法和活動的接軌,也將減輕西方對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疑慮和戒備心理,有助於中國通過香港熟悉及行之有效的全球治理體制與框架,逐漸提高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
消除西方對中國的疑慮
在中國參與全球治理中,香港也是最佳的政治橋樑。全球治理對於中國和西方發達國家而言,由於各自的發展階段、國際地位和歷史文化傳統不同,所以政治上乃至意識形態上的差異很大,而這是中國需要認真對待的。有些全球治理問題較為複雜和敏感,如人權、民主等,而香港恰恰在這些問題上能發揮其獨特的優勢。
香港作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根據《基本法》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18年來香港一直是中國最開放,也是最前沿的城市。中央政府對香港循序漸進推動民主發展,一貫持積極正面的態度。儘管近年來出現少數激進思潮如「佔中」、「港獨」、「本土」的衝擊,政改方案也沒能在立法會通過,但這也是任何民主社會必然存在的問題,並不會影響香港民主、經濟、民生的穩步發展。
香港核心價值具優勢
相反地,由於歷史和體制的長期培育和沉積,香港素來享有國際社會普遍欣賞和接受的「核心價值」,即公平公義、自由民主、人權廉潔、誠信透明,加上嚴謹的法治,令香港具備任何其他城市和地區無法比擬的獨特優勢。
在中國參與全球治理中,香港還是最佳的文化橋樑。香港的中西文化融合深厚、設施齊全、風氣濃厚、文化活動活躍,不僅塑造了獨特的文明風貌,而且吸引和聚集了高質素的各類人才、技術和設施,對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國際文化交流方面,香港作為中西文化交匯之地,在介紹和傳播中西方文化方面源遠流長,文化的普世價值觀已經滲透在香港文化之中。香港還是世俗文化的汪洋大海,這是現代文化的重要特徵,直接豐富了香港文化,令香港跟上世界現代的文化潮流。這些都是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最佳文化橋樑。
實際上,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首次正式提出:「提升港澳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支持港澳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推進民主、促進和諧。」這其中傳達的信息,無疑涵蓋香港作為中國參與全球治理,在經濟、政治和文化等多項領域的最佳橋樑。
作者是香江智匯主席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