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香港樓市絕不簡單,既是千家萬戶的安居問題,又涉及近半香港家庭的資產;它是本地十大財閥的財富基礎,同時是銀行的最重要抵押品,環環相扣,牽一髮動全身。土地問題更複雜,新界原居民、地產發展商、環保團體、受土地發展影響的居民、政府賣地收益,每一部分涉及的都是龐大利益,關乎切身利害,做什麼決策都會開罪其中一些利益集團。
前兩任特首 皆「敗」於樓市
而政府就是處在各個利益集團中心的決策人,儘管試圖平衡不同利益,但政府的房地產政策經常都吃力不討好——樓宇供應過量,推跌樓價,擁有物業的半數香港家庭不高興;然而供應不足,樓價飛升,未置業的市民又會怨聲載道;要允執其中,各方滿意,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回歸後兩任特區政府都可說「敗」於樓市。董建華的「八萬五」房策被指是推倒樓市、造成大量負資產戶的元凶,是導致2003年五十萬人上街的主要原因。曾蔭權有前車可鑑,為了救市,「落重藥」大幅減少土地和房屋供應,結果力度過猛,只收不放,造成樓市供應斷層、樓價拾級而上,再加上2008 開始全球央行印銀紙造成「水浸」,終於令樓價失控狂飈,民怨日深。
梁振英政府以房地產政策為主打,上任時開出一張亮麗籃圖,結果仍然受困於土地不足、供應追不上需求等老大難問題,政府的解釋是前任留下爛攤子、立法會阻撓……等等,總之責不在我!但這種「卸責聲明」無法改變鐵一般的事實:即使說得天花亂墜、有滿腹大計,但在落實執行時仍然寸步難行,現屆政府跟過去兩屆「無能為力」的表現沒有分別!
補貼建議反應冷淡 恐無疾而終
要治港,必先治好樓市;房地產政策得民心,社會才能安定和諧;現在香港不是沒有房地產政策的建議,而是沒有一個執行力強的政府,把「好」的建議落實推行。「團結香港基金」本周一公布由王于漸教授起草的「補貼置業」建議,目標清晰(八成家庭自置物業)、方法明確(放寬公營房屋補地價),但觀乎過去兩天的反應,都說建議在「執行上有很多困難」。
任何「良好」的政策在執行上都不容易,關鍵是看政府的決心。至今為止,現屆政府對「補貼置業」建議極為冷淡,如果情况不變,在媒體炒作一番之後,這個建議也將無疾而終收場。
[陳景祥 齊物論]
前兩任特首 皆「敗」於樓市
而政府就是處在各個利益集團中心的決策人,儘管試圖平衡不同利益,但政府的房地產政策經常都吃力不討好——樓宇供應過量,推跌樓價,擁有物業的半數香港家庭不高興;然而供應不足,樓價飛升,未置業的市民又會怨聲載道;要允執其中,各方滿意,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回歸後兩任特區政府都可說「敗」於樓市。董建華的「八萬五」房策被指是推倒樓市、造成大量負資產戶的元凶,是導致2003年五十萬人上街的主要原因。曾蔭權有前車可鑑,為了救市,「落重藥」大幅減少土地和房屋供應,結果力度過猛,只收不放,造成樓市供應斷層、樓價拾級而上,再加上2008 開始全球央行印銀紙造成「水浸」,終於令樓價失控狂飈,民怨日深。
梁振英政府以房地產政策為主打,上任時開出一張亮麗籃圖,結果仍然受困於土地不足、供應追不上需求等老大難問題,政府的解釋是前任留下爛攤子、立法會阻撓……等等,總之責不在我!但這種「卸責聲明」無法改變鐵一般的事實:即使說得天花亂墜、有滿腹大計,但在落實執行時仍然寸步難行,現屆政府跟過去兩屆「無能為力」的表現沒有分別!
補貼建議反應冷淡 恐無疾而終
要治港,必先治好樓市;房地產政策得民心,社會才能安定和諧;現在香港不是沒有房地產政策的建議,而是沒有一個執行力強的政府,把「好」的建議落實推行。「團結香港基金」本周一公布由王于漸教授起草的「補貼置業」建議,目標清晰(八成家庭自置物業)、方法明確(放寬公營房屋補地價),但觀乎過去兩天的反應,都說建議在「執行上有很多困難」。
任何「良好」的政策在執行上都不容易,關鍵是看政府的決心。至今為止,現屆政府對「補貼置業」建議極為冷淡,如果情况不變,在媒體炒作一番之後,這個建議也將無疾而終收場。
[陳景祥 齊物論]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