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金磚四國 只剩中印值得投資長青網文章

2015年11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1月13日 06:35
2015年11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2001年,當時任高盛首席經濟學家Jim O'Neill因看好巴西、俄羅斯、印度及中國的經濟增長潛力,因而提出「金磚四國」概念,成為投資者過去十年的重要投資主題。然而,近年受到中國經濟放緩、商品價格大跌、及美國加息的預期影響,金磚四國經濟狀况變得迥然不同,削弱了基金回報。李先生當中看好印度經濟發展潛力,眼見股市雖處於低位,政府亦推行經濟改革,有望成為新「世界工廠」,前景值得看好,有意投資印度股市及相關基金。


油價大挫 巴俄首當其衝

至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推出的量化寬鬆政策令環球資金氾濫,美國的低息環境造就利差交易,投資者大舉借入美元投資回報較高的新興市場資產,熱錢流入推高資產價格,形成新興市場的資產泡沫。然而,加息預期升溫引發熱錢重返美國,走資令新興市場資產價格重挫,貨幣大跌,導致新興市場經濟變得相當脆弱。而新興市場在這幾年間大量發行美元債,當美國息口正常化後,新興市場的債務負擔必定增加,加劇債務危機升溫。


再者,受到美元轉強、中國於改革下經濟放緩,及石油輸出國組織不減產等不利因素影響下,油價於去年中開始大幅下挫,產油大國巴西和俄羅斯首當其衝,加劇走資及貨幣下挫,經濟重陷衰退。俄羅斯盧布及巴西雷爾亞近一年大跌三成,雙雙成為表現最差貨幣,形成兩國通脹居高不下,息口高企,嚴重損害兩國經濟。兩地同時受到政治因素困擾,俄羅斯因入侵烏克蘭遭受歐盟制裁,而巴西亦受政黨和國企貪腐醜聞連連困擾,令投資者信心盡失,短期兩國未有利好因素支持下,經濟難以走出困境。


內地金融市場化 增投資者信心

相反,中國與印度經濟仍值得憧憬。中國經濟雖然出現放緩,但中高速增長仍然持續,於通脹低企下,貨政策維持寬鬆,而且中央於改革進程中積極推出刺激經濟政策,有利投資環境,為投資者帶來投資機會。隨着中國金融改革,逐步走向市場化,金融體制不斷優化,有望提升國際投資者的信心。此外,預料美國加息對中國的影響輕微,人民幣加入SDR的預期及中國大力支持人民幣匯率,減少了人民幣下跌壓力,而且美國經濟復蘇有望帶動中國出口回穩。


印度經濟面比中國更穩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估印度今年GDP增長為7.3%,成為經濟增長最快的重要經濟體,意味着印度或將替代中國成為領導亞洲經濟的火車頭。總理莫迪積極推動經濟改革,當中提出「印度製造」,正好填補中國結構性改革出現的缺口,接力成為下一個世界工廠。


印度勢取代中國 成新「世界工廠」

雖然印股近期受到總理莫迪所屬政黨在比哈省議會大選落敗拖累表現,但預料中長期經濟改革方向不變,加上經濟增長展望佳,印股回調又為投資者再次提供入市機會。


連敬涵

尚乘資產管理證券及財富管理業務部 總經理

■理財信箱 歡迎來信

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來函:寄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明報工業中心A座15樓 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email protected]

◆來信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欠債、理財目標及可承受風險。


[敬涵 理財信箱]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