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由團結香港基金提出的「補貼置業計劃」,主要出自王于漸教授手筆,「計劃」的道理不難明白,但其背後其實還有對香港房地產問題更深入和全面的分析,我認為大家可看看王教授的著作《香港長遠房屋策略和港人港地》,應有助對他的觀點有更清楚的了解。
書中第三、四章就是介紹「讓八成市民自置居所」構思的由來及詳情,而「補貼置業計劃」把公屋和居屋合二為一,可租可買,當租戶有興趣購買單位時,政府在補地價上提供「補貼」,以偏低的入場費令市民可以成為業主;這些措施的背後理念,是令更多港人可擁有物業、透過業主身分成為社會的持份者(有產階級),在香港的發展路上休戚與共。
星組屋「半賣半送」 經濟穩定增長
不管你是否同意這套理念,現實是政府的房策背後必有其社會目標,港人熟悉的新加坡組屋,就是政府「半送半賣」給人民的資產,既有安定社會的作用,也是執政人民行動黨培植「票倉」的基礎(每建一區組屋,行動黨就會派黨員「落區」做基層工作),鞏固執政黨的票源。
王于漸教授在書中的前言表示,新加坡的組屋「不但沒有成為經濟的負擔,反而成為獅城持續增長、社會長期穩定的關鍵……1965年至今,新加坡的年均成長率比香港高1.35個百分點。」
讓八成香港人成為有產階級,可以隨着社會富裕而得益,每個人都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成為持份者,推行這種理念的房策,誰曰不宜?理念雖好,但執行上的確有不少困難。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方案要成為政府的政策,並保證未來一段長時間按部就班落實執行,方有可能達到「八成置業」的目標。
王于漸建議 須在執行上着墨
香港現在公營房屋和私人房屋比例為46比54,要達到八成置業,即業主比例要增34個百分點,以全港目前240萬個單位計,即要有81萬個單位由「公」變「私」,這個數目的房屋「轉型」,沒有10年以上時間都不容易完成。現在看來,現屆政府並沒有準備接受「補貼置業」方案,即使起步,也要在2017年才開始。
要加快八成置業的目標,為何不從現在的公屋和居屋入手,以低地價補回給政府而成為私人物業?在執行方法上,王于漸教授也許要提出更多建議。
[陳景祥 齊物論]
書中第三、四章就是介紹「讓八成市民自置居所」構思的由來及詳情,而「補貼置業計劃」把公屋和居屋合二為一,可租可買,當租戶有興趣購買單位時,政府在補地價上提供「補貼」,以偏低的入場費令市民可以成為業主;這些措施的背後理念,是令更多港人可擁有物業、透過業主身分成為社會的持份者(有產階級),在香港的發展路上休戚與共。
星組屋「半賣半送」 經濟穩定增長
不管你是否同意這套理念,現實是政府的房策背後必有其社會目標,港人熟悉的新加坡組屋,就是政府「半送半賣」給人民的資產,既有安定社會的作用,也是執政人民行動黨培植「票倉」的基礎(每建一區組屋,行動黨就會派黨員「落區」做基層工作),鞏固執政黨的票源。
王于漸教授在書中的前言表示,新加坡的組屋「不但沒有成為經濟的負擔,反而成為獅城持續增長、社會長期穩定的關鍵……1965年至今,新加坡的年均成長率比香港高1.35個百分點。」
讓八成香港人成為有產階級,可以隨着社會富裕而得益,每個人都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成為持份者,推行這種理念的房策,誰曰不宜?理念雖好,但執行上的確有不少困難。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方案要成為政府的政策,並保證未來一段長時間按部就班落實執行,方有可能達到「八成置業」的目標。
王于漸建議 須在執行上着墨
香港現在公營房屋和私人房屋比例為46比54,要達到八成置業,即業主比例要增34個百分點,以全港目前240萬個單位計,即要有81萬個單位由「公」變「私」,這個數目的房屋「轉型」,沒有10年以上時間都不容易完成。現在看來,現屆政府並沒有準備接受「補貼置業」方案,即使起步,也要在2017年才開始。
要加快八成置業的目標,為何不從現在的公屋和居屋入手,以低地價補回給政府而成為私人物業?在執行方法上,王于漸教授也許要提出更多建議。
[陳景祥 齊物論]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