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地區名校經驗 功課量彈性調節長青網文章

2015年11月1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1月13日 06:35
2015年11月13日 06:35
新聞類別
港聞
詳情#
【明報專訊】地區名校浸信會呂明才小學校長黃潔蓮表示,該校有彈性調適功課的機制,若家長反映孩子完成功課相當困難,教師及社工評估過也認同的話,便由班主任調適其功課量,例如只用完成單數或雙數題目等。她說,同一科的教師會共同備課,擬定功課後,各班教師可因應不同班級的情况再調整,若班主任發現某日數科都有一定功課時,也可自行調節,如延遲一日收功課等。


她說,教師上課時無法得知20多名同學的接受程度,靠功課來了解後,才可助學生改善及調整教學。她說,學校會不斷檢討政策,近期社會上對功課關注大及教育局發出通告,故會特別檢視校內功課情况,包括教師開會及向學生了解情况等,若發現大部分同學都做得吃力,便會調適功課的數量及深淺。她稱,學校每日有35分鐘功課堂,在教師協助下完成功課,初小學生速度快的話,可在課內完成逾半功課,甚至全部完成;高班則因要適應升中等,相對需要更多時間,但絕大部分學生可在兩小時內完成。近日社會關注全港性系統評估(TSA)引起的操練問題,黃潔蓮說,學校教師認為TSA的題型有助訓練學生批判性思考及擴闊學習範圍,已將TSA融入平日教學,不會額外操練。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