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人工智能機械人應用趨於普遍,成為近期熱門的投資概念,吸引蘋果、Google、facebook(fb)、twitter、IBM、英特爾(Intel)、領英(LinkedIn)、雅虎等科技公司紛紛作巨額投資。人工智能、航天與國防、汽車與運輸、金融、醫療保健、工業、服務業、農業與採礦業正是目前機械人產業的8大投資領域。
明報記者 黃展翹
美銀美林策略師Beija Ma在300頁的《機械人革命》報告中表示,機械人很可能在2025年前完成45%的製造業生產工序,目前這比例只有10%。他表示,人工智能已成為科技界的核心部分,Google每日超過35億個搜尋,也是依靠人工智能。fb也在測試即時通訊工具Messenger的虛擬助手M,意味fb與Google在搜尋領域的競爭將會升級。Google Now、蘋果的Siri和微軟的Cortana已提供助手服務。
製造業10年後近半工序機械人完成
Google行政總裁皮查伊(Sundar Pichai)上月表示,人工智能將是公司未來的優先投資方向。他甚至表示,正評估所有產品,打算將更多人工智能技術融入其中。過去12個月,Google已收購9家機械人公司,包括中國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出門問問」(Mobvoi),發展穿戴式智能產品。
隨着汽車愈來愈受軟件控制,Google等科技巨擘也藉無人駕駛技術涉足汽車領域。召車軟件Uber也聘用卡內基梅隆大學(Carnegie Mellon)40名研究員開發自動駕駛技術。與此同時,許多汽車製造商也在硅谷設立分部,以掌握最先進的軟件和機械人技術趨勢。
豐田汽車已計劃5年內投資10億美元,在矽谷設立人工智能和機械人技術研究公司Toyota Research Institute,由美國國防部機械人技術部的前專家Gill Pratt領導,將汽車業務與人工智能融合。在無人駕駛車領域,估計2025年前可望帶來2000億至1.9萬億美元的經濟效益。
豐田聘美國防部專家研無人駕駛
在國防層面,機械人和人工智能將廣泛應用於軍事,以減少人命傷亡。目前軍用機械人當中,無人機佔80%。去年機械人在全球的銷售額突破107億美元,中國、美國、日本、韓國和德國佔整個市場的70%。
英特爾併購多家人工智能公司
全球最大晶片製造商英特爾亦致力讓其晶片更加智能化,併購了多家人工智能技術公司,包括Saffron Technology、Indisys及Xtremeinsights等,為其晶片及支援3D攝影機的軟件添加人工智能技術。Saffron的技術是通過模仿人類大腦的運作,從龐大的數據庫提取有用信息。有別於一般人工智能研究,該公司專注研發「聯想記憶」技術,而非Google等投資的學習型人工智能。
Beija Ma預期,機械人和人工智能將為社會提供勞動力、運輸、保安、便利和娛樂等,預計機械人和人工智能市場將在2020年前增長至1530億美元,其中機械人的市場份額為830億美元,人工智能的份額為700億美元。
美興起機械人理財顧問
在金融領域,「機械人理財顧問」仍處於起步階段。不過漸受美國年輕人歡迎,他們寧可使用智能手機的理財軟件打理投資組合,也不與傳統理財顧問接觸,令收費較低的「機械人理財顧問」興起。市場研究機構Aite估計,今年「機械人理財顧問」管理的資產為500億至600億美元,相對美國理財顧問打理的19萬億美元資產,比例仍然很小,但未來大有可為。
美銀美林追蹤的200隻機械人股,只有9家企業純粹經營機械人業務,100%收入來自機械人和人工智能銷售。它們分別為Intuitive Surgical(ISRG)、 Rockwell Automation、ABB、日本發那科(FANUC)、三菱電機、Nabtesco、Omron、安川電機和中國匯川。
Beija Ma表示,儘管難以確定機械人業務與股價表現之間的關係,機械人與人工智能將「改變世界」的主題將成為長期的焦點,追蹤研發機械人和人工智能的企業有重要和積極意義。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留言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