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陸東:恒指未來半年徘徊20000至24000長青網文章

2015年11月16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1月16日 21:35
2015年11月16日 21: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港股近月陷於上落市,惟樓市卻頻傳劈價消息。今期《Money Monday》專訪本港投資界星級分析員、Look's Asset Management Limited創辦人陸東為讀者拆局。他預測港股至明年上半年續處於上落市,短期區間為20000點至24000點,明年下半年始有機會出現明顯升浪。樓市方面,在息口趨升及供應增加的情况下,料樓價未來兩三年將跌兩成。


「我覺得至明年上半年香港經濟股市都不會有運行,即是下跌風險高於上升風險。」陸東如此預言。他分析說,自從美國聯儲局於2008年第四季將息率降至零,並推出量化寬鬆(QE)大印銀紙以來,大量熱錢流入內地,但時移勢逆,美國經濟復蘇,聯儲局極有可能於下月加息,標誌着全球資金氾濫時代告終,過去7年流入內地的熱錢料回流美國,不利港股估值。陸東料恒指明年上半年前將於20000至24000點之間徘徊,要等到下半年始有機會突圍而上。


明報記者 葉創成

美國加息預期升溫對港股的殺傷力,投資者曾於恒指第三季勁跌5400多點的跌浪時領教。不過,陸東認為,港股由4月高位回落後,目前估值已相對低,加上他預期中央將多管齊下推行政策,例如進一步減息降準放寬銀根,以及鼓勵消費增加投資,抵消國際熱錢流走的影響,避免內地經濟出現硬着陸,因此估計港股不會出現股災式下跌。他強調,投資者不用對後市太悲觀,料港股在明年下半年某個時刻將出現拐點。


經濟轉型將進直路 新經濟股料崛起

陸東表示,「香港過去多年一直夾在中國與美國兩大經濟體中間,但影響香港愈來愈大的是中國因素。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總理李克強上台近3年以來,積極推動內地進行經濟改革,目前正處於舊政策過渡至新政策的陣痛轉型期,期內舊經濟增長乏力,新經濟又未起飛。在這情况下,中資股盈利增長乏力,估值很難有上調空間。惟隨着內地經濟體制改革進入直路,明年有機會見到成果,屆時市場將會出現新的領導板塊,例如新能源、天然氣及互聯網相關行業將崛起,成為內地經濟增長的焦點。」


陸東認為,人民銀行於去年11月以來連環減息降準,以寬鬆貨幣政策穩住經濟下行壓力後,明年將由財政政策改革主導,帶領內地經濟再次騰飛,當中包括減稅刺激消費及科研開支扣稅鼓勵創新,他解釋:「中央希望鼓勵國內居民消費,最好的方法便是減稅。入口關稅、增值稅和銷售稅都有大幅下調的空間,內地居民會樂意留在境內消費,而非像目前一窩蜂出境旅遊。」


談內地科研:今天「畀着數」 他朝會發達

陸東續稱,「第二項我期待的財政改革,是容許企業將科研開支扣稅,例如科研1元可以作為3元扣稅,以鼓勵科研創新。內地科研開支佔GDP不足2%,與全球有關比例最高的以色列逾4%比較,屬偏低。如果內地工廠不想一直替外國品牌代工,不願一直製造T恤及牛仔褲這些低增值的產品,中央一定要鼓勵科研發展。政府應該在稅務上鼓勵創新,讓民企老闆知道多做科研有助增加產品的利潤率,將來可以賺多些錢,目前便會願意增加科研投資。政府亦一定要有長遠眼光,今天『畀着數』企業以科研開支扣稅,是幫企業發達,這樣政府遲些亦會發達,因為將來在該企業身上收取更多稅款。相反,政府若今日甚麼也不做,讓企業自生自滅,政府不會有得益,因為有關企業已倒閉。」


陸東強調,倘若內地經濟於明年下半年回復健康增長,估計屆時不論新舊經濟股均有投資價值,投資者可以因應自己的風險胃納買入股票,他解釋:「買新經濟股是否比舊經濟股好呢?一切其實只是看估值而己。騰訊控股(0700)及阿里巴巴的故事無疑動聽,但其估值不低,預測市盈率逾30倍,因此,倘若這些股票出現突如其來的負面消息,股價可能大幅下跌,這些股票是高增長和高波幅。另一邊廂,目前無人喜歡內房股及內銀股,故前者股價普遍較每股資產淨值(NAV)折讓五成,後者的市盈率只有5、6倍,息率逾5厘,估值很廉。我覺得有關股票價格已反映它們是經濟轉型下的犧牲品。」


投資者宜了解個人風險胃納

陸東總結,「我覺得投資者要權衡輕重,到底自己是炒動力抑或價值投資?這是兩件事。如果投資者是炒動力,應該買預期短期會升的股票,即是在港股、深圳創業板或新三板上市的新經濟股;但作為價值投資,應該買舊經濟股,待經濟轉型成功後,其估值自會從低位回升。每個人的風險胃納都不同,有些人被股價震兩震便沽貨,有些人買股票可以坐一世,很難一概而論。」


(封面故事)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