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唐家成:或須檢討創業板目的 波幅大非關鍵 重點在「適合上市」長青網文章

2015年11月20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1月20日 06:35
2015年11月20日 06:35
新聞類別
財經
詳情#
【明報專訊】近期創業板「啤殼」成風,多隻股份股價出現異常波動,引起市場關注。證監會主席唐家成昨日會見傳媒時表示,證監會一直有留意創業板的問題,承認今年情況尤其嚴重。他透露,現正與聯交所檢討整體市場的上市政策,惟現階段仍未有具體方向或定案,亦沒有時間表;不過他稱,多年來創業板目的曾作出多次轉變,現在是時候需要認真思考其真正目的,以幫助市場發展。


明報記者 徐寶文

唐家成昨日向傳媒表示,證監會一直都有留意創業板股價波動問題,承認今年情况特別嚴重。他指出,問題重點不在於股價的大幅波動,而是如何確保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均「適合上市」而非一心為「啤殼」的公司,以及其股價能夠反映市場,以保障投資者,同時維持本港高質素的市場。


有人認為,殼股問題的根本原因,是與近年內地資金紛紛「南下」買殼有關,唐家成回應稱,證監會不能針對特定的資金來源進行規範,而是要從市場監管中著手。


與聯交所檢討上市政策

唐家成透露,現時正與聯交所檢討整個市場的上市政策(包括主板及創業板),至於會否考慮收回上市審批權,他未有正面回應,僅稱現時檢討的是上市政策,而非上市結構,並強調現階段未有具體方向或定案,亦未有時間表。


不過唐家成坦言,創業板自1999年成立以來,角色曾有多次轉變,曾經是專為高科技公司而設,後來又改為級別較低的市場(junior board),作為公司轉主板的跳板;適逢近年愈來愈多內地企業希望來港上市,現在是時候認真思考創業板的真正目的,以幫助市場發展。


創板成立以來 角色多次轉變

為提高監管市場的效率,早前證監會行政總裁歐達禮稱,正探討監管層面從「透過經紀」,改為「直接」取得客戶資料,引起市場對私隱的關注。唐家成指出,現時證監會有權根據《證券及期貨條例》,要求經紀提供客戶的交易資料,並僅供證監會內部用途,故即使改為「直接」取得,在私隱問題上沒有分別;而且此模式正開始成為全球市場的趨勢,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亦要跟上國際的步伐;現時正向市場收集意見,其後會作正式諮詢,惟未有時間表。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