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蘇嘉豪:澳門派錢 派不出幸福長青網文章

2015年11月23日
檢視個人資料
Submitted by 長青人 on 2015年11月23日 06:35
2015年11月23日 06:35
新聞類別
副刊
詳情#
【明報專訊】澳門又派錢!特首崔世安發表明年施政報告,宣布連續第九年派錢,永久居民維持9000元(澳門元,下同),非永久也有5400元,連同其他所謂派糖措施預算支出117億元,再度惹人垂涎。不過面對外人這種幸福想像,小城中人受寵若驚,其實有苦自己知。


危機意識薄弱 揮霍無度

賭收連跌17個月,預測政府今年盈餘將較去年的902億縮水一半。政府這顆糖表面看來分量頗重,於危難中仍不忘分享。但事實上,除了繼續保持盈餘,政府庫房水浸才最驚人。面積只有半個荃灣區之大,人口與沙田區相若,區區彈丸之地的財政儲備竟總共累計超過5700億,達到香港的三分之一以上。財政高度穩健,一擲百億其實「濕濕碎」。而派錢之餘更多的是燒錢,危機意識薄弱,行政開支、公共工程和福利資助揮霍無度,去年總支出657億。若按人口只有香港9%的比例換算,政府人均支出竟比香港高出1.7倍,是故「人傻錢多」成了民間近年對澳門政府最精闢的評價。


大家都知道澳門有錢,但想像不到它的財政能這麼豐厚。大家都以為澳門派錢「好大陣仗」,但卻不知道它的成本能這麼低廉。更多人難以體會的是澳門人搭上經濟快車後所面臨的生活困境,還有對政府的不滿。可是派錢卻往往成了港媒多年來的報道焦點,在澳門亦如是,兩者出發點各有不同。港媒從市場出發,派錢是吸睛而又容易觸動港人產生比較情緒的切入點,有意塑造幸福想像實不難理解。至於澳媒多半親政府,每年獲公帑資助,賺蝕不成問題,因此每年大字標題派錢派糖旨在維穩,盡量掩蓋不斷重複的施政失誤。住屋、交通、物價、醫療、環境問題打成死結,顛覆了「幸福澳門」想像。


數字會說話,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美資進軍澳門,直至去年賭收從高位回落,全澳住宅年均呎價由768元飈升至9275元,足足是10年前的12倍。屋租平均增長幾倍,整體通脹率達到6%。而總體就業人口月入中位數1.3萬元,只是2004年同期的2.6倍。即使賭收連跌波動樓市,地產商紛喊減辣,不過最新樓價亦只較去年同期稍跌15%,與以往瘋狂升幅不成比例,加薪速度遠遠落後。國際人力資源顧問機構ECA International最近的報告更指出計算薪酬增幅扣除通脹後,澳門排亞洲尾二,僅跑贏緬甸,預計明年只有低於1.5%的實質加薪率。大眾經濟前景不樂觀,派錢更像是曇花一現,派不出幸福。


不派白不派 財散人安樂?

平情而論,無人不愛派錢,不過我們清楚知道,派錢解決不了住屋問題,滿足不了宜居生活,打破不了官商勾結,保障不了人權自由……派錢顯然不是萬能,邊際效益遞減,人們由滿心期待到近乎麻木,這都是無奈的事實。但在江河日下、進退失據的管治困境裏,政府不派錢又萬萬不能,再者派錢始終沒被制度化,例如與財政盈餘掛鈎,無清晰指標讓社會依循,結果每年派錢與否為管治徒添不穩因素。不派白不派,當經濟亢奮消退,財散是否真的人安樂?我很有保留。


作者是澳門專欄作家、社會運動者

0
0
0
書籤
留言 (0)
確定